9/16/2012

一位台灣老漁夫眼中的尖閣列島

日本朝日新聞

尖閣諸島附近海域在幾十年前是許多台灣漁民的漁場。當時他們和日本的漁船一起在此捕魚。目前日本、中國、台灣三方都宣稱對尖閣諸島擁有主權。對於這樣一個復雜的問題,這些漁民們是怎麼看的呢?本報記者為此采訪了一位台灣老人。40年多年前,這位老人每逢夏季就會出海捕魚,還曾登過島。

捕魚並無“國境”意識

“那確實是我以前常去的地方”,當電視新聞畫面顯示出釣魚島主島的圖像後,張金波看得入了迷,且眼神中充滿懷舊。他目前擔任台灣宜蘭縣近海漁業協會理事長,他回憶說,“島周圍的海底凹凸不平,沿島北上有許多乘黑潮而來的青花魚,漁業資源應有盡有”。

台灣漁船是從何時開始在尖閣海域捕漁的已無從考證,張先生開始出海捕漁是在1965年,當時尖閣作為衝繩的一部分還處於美國的管理下,張先生從事捕魚業一直到衝繩歸還日本後的1975年。每到風平浪靜的夏季,他都會從宜蘭縣蘇澳漁港出發去尖閣。雖然這屬於違法的越境捕魚,但在台灣,並沒有人這麼認為。

張先生乘坐的是15噸級的漁船“順喜68”號。從台灣到尖閣的距離約為200公裡,需航行15個小時。到達尖閣周邊海域後漁夫會轉做可供1人乘坐的竹筏,在波浪間一邊飄浮一邊釣青花魚。這一方法隨時有可能跌下海,是一種較為危險的傳統捕魚法。漁夫們會在魚線上放上100個左右的塑料釣針。“每人每天可釣得300公斤左右的青花魚。”

從衝繩也有許多漁船前來,過往船只會相互搖手寒暄。但當時從未見過中國內陸地區的漁船經由此地。

在捕魚過程中,張先生常常登上釣魚島北海岸。那裡有從山間流出的淡水。漁船引擎需大量用水,因此要不時地補給。有時漁夫們也會在流水中衝澡。在島上,還有衝繩漁民們留下的鍋子。

除此以外,他還會在主島以外的島(南小島或北小島)采集海鳥蛋。這些海鳥蛋比雞蛋小了一圈,上面有黑色的斑點。每天可采集近百公斤。不過海鳥蛋只能采集到端午節前,之後雞蛋中的小鳥就基本已成型。張先生說:“大家都說這樣的鳥蛋有腥味,但更有營養。”每次出海大約會持續一周。

日本嚴防死守禁止登陸

自從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只以及直升機開始嚴密監視這一海域後張先生再也沒有去尖閣海域捕魚。當時張先生和其它的漁民還與宜蘭縣政府的有關人員一起去台灣當地外交部門詢問能否有辦法恢復在尖閣捕撈權利。

1995年,作為傑出漁業從業者,張先生受到表彰被邀請去台灣總統(譯者注:中方稱台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的府邸吃飯。他曾對李登輝說:“我想返回釣魚台(尖閣的台灣名稱)捕魚。”結果李登輝回答說:“請不要說這樣的話,那裡是日本的。”張先生聽後很生氣。

張先生說:“對於主權領土之類的政治問題,我搞不太清楚,想去釣魚台只是因為那裡海產品豐富,這是唯一也是全部的理由”。

蘇澳去年的漁獲物的價值約為36億台幣,其中20億台幣來自青花魚。如果能去尖閣捕魚則可得到更多的青花魚,質量也要更好一些。和40年前相比,現在青花魚的價格直線上升。

不過張先生也承認,“海洋的管理還是與日本合作最好。因為日本政府和漁民都有很強的保護海洋資源的意識。如果只有台灣漁民的話會過度捕撈”。

八重山諸島附近屬“傳統漁場”

台灣當局也在認真考慮捕魚者利益。自從1996年以來,就漁業權問題,台灣與日本共進行了16輪談判。

然而,問題不僅僅只有尖閣諸島。在台灣漁民的腦海中,從台灣到八重山諸島附近都是台灣傳統的漁場。台灣在被日本侵占統治的時期,這片海域不存在境界線。因此無論怎麼劃分都會遭到漁民反對。雙方的談判並無進展,且在開始3年後被迫中斷。

台灣第一次聲稱擁有尖閣諸島主權是在1971年6月11日。因為當時美國決定將尖閣諸島移交日本,台灣當局對此進行了抗議。這比中國的聲明早了半年。每當尖閣諸島出現糾紛時,台灣都會發布“釣魚台主權屬於中華民國”的聲明。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執政的國民黨還是在野的民進黨都保持一致,李登輝個人則認為尖閣是日本領土,但這一意見很少獲得支持。

直到2004年,台灣才正式將尖閣諸島在手續上登記為台灣領土。因為無法登陸調查,台灣用衛星照片來確定面積,地址則是“宜蘭縣頭城鎮大溪裡”,公告地價為每平方米190台幣(約500日元),郵政編號為290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