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6/2012

戳破ECFA牛皮:兩岸互補變競爭


今年度總預算案還在吹噓功效

馬政府在今年度總預算案的未來展望中,積極表彰ECFA早收清單生效,將有助掌握中國內需,增添我國出口動能;但在明年度預算書中的評估卻丕變,首度承認中國已變成台灣的競爭對手,兩岸漸由互補轉為競爭態勢。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昨批評,產業供應鏈不可能一夕驟變,這證實馬政府一再吹噓的ECFA成效,根本就是一場騙局

立委斥ECFA就是一場騙局

今年經濟成長率已連八次下修至一.六六%,在亞洲四小龍墊底;七月景氣燈號連續亮出第九顆代表衰退的藍燈,為史上第二慘;今年至七月底,也連續五個月出現出口衰退,整體出口衰退五.八%。

行政院在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總說明的「經濟發展情勢之檢討與展望」中提及,台灣產業發展顯現瓶頸,出口競爭力遭擠壓,尤其我出口約四成銷往中國(含香港),但近年中國供應鏈在地化與往內陸移動,並積極發展面板與太陽能等策略性產業,「兩岸逐漸由互補轉為競爭態勢」;今年一至七月,我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減少九.一%(約六十七億美元),為前七月出口衰退最主要原因。

主計總處主計長石素梅、財政部統計處統計長葉滿足自八月初起,即開始陸續對外釋出「兩岸由互補轉為競爭態勢」的說法,如今更進一步在明年度總預算案中,強調此將明顯壓縮我國出口空間。

對照行政院在今年度總預算案總說明的「經濟發展情勢之檢討與展望」,對未來展望還強調「兩岸ECFA早收清單正式生效後,將有助強化我國經貿樞紐地位及掌握中國大陸內需擴張商機,增添我國出口動能。」

陳其邁對此表示,產業供應鏈變動是五年、十年的事情,但時隔一年,馬政府竟有如此天壤之別的評估。從ECFA早收清單效益負成長、台灣失業率上升、所得下降,在在證實所謂的ECFA貢獻,只是一場騙局;馬政府現在還要開放中資,繼續往中國傾斜,這只會加速形成一中市場,讓台灣經濟更邊緣化,最後只會讓中國「買台灣比打台灣容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