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2012

非得年輕不可的壓力

現代人拒絕變老的現象,是否也表示不願意長大?正如本書所揭櫫的,逆齡族對事喜歡淺嘗而止,只看表面,企圖逃避深層事實。

幾歲是適婚年齡?幾歲適合為人父母?幾歲是該退休的年紀?幾歲又算是步入中年?如果你心裡面的答案愈來愈模糊,甚至覺得這些問題是老一輩的觀念;那麼,歡迎你加入逆齡流行浪潮!

逆齡族並非抗拒長大,只是不在乎社會對年齡數字的期待,他們避免不了歲月所帶來的生理變化,卻有不停歇的衝勁!月曆只是裝飾品,年齡只是數字,要過幾歲的生活,自己決定!

非得年輕不可的壓力 無論是否為逆齡族,很少人樂於接受時下對年齡的觀念和定義。某些趨勢讓大家開始擔心,許多有關年齡的變化,是否與文化弱智化有關。現代人拒絕變老的現象,是否也表示不願意長大?正如本書所揭櫫的,逆齡族對事喜歡淺嘗而止,只看表面,企圖逃避深層事實。舉幾個逆齡族比較不討人喜歡的特徵:愛做沒有目的的動作、沈溺於「自我發現之旅」,還有過度注重外在等。但逆齡族並非抗拒長大,他們只是不在乎社會對年齡數字的期待。

逆齡族當中,有人可能永遠活在四十二歲,就像里奧斯‧楊納傑克(Leoš Janáček)歌劇作品《馬可普洛斯事件——青春靈藥》那個可悲的女主角一樣,四十二歲喝下青春不老的神水,從此長生不死。她的困境——生命陷入一種厭煩、漠然和冷淡的狀態——促使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納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思索不老不死的意義。他指出:「我們想像的長生不老,是以既有的形體永存於人間,這時就會出現要停留在哪個年齡的問題,這可不是隨隨便便的小事。伊蓮娜以四十二歲的年紀活了三百年,所以她是三百四十二歲。假設我們必須永遠活在同一個年紀,四十二歲似乎還不錯。」

每個人都有充分理由拒絕老化,女性尤甚於男性,這與虛榮心無關,與經濟生存有關。各位也許以為,巴特勒在六○年代發明的詞彙「年齡歧視」,現在應該沒有這種現象。相反地,這種歧視對自在生活所造成的妨礙,卻猶勝以往。我們把青春奉為至高無上,也以同樣極端來漠視老年。經濟狀況雖然需要我們年過五、六十歲仍然繼續工作,但雇主卻只喜歡年輕員工,歧視熟齡應徵者,無怪乎不老產業如此興旺。六十歲的杜納多‧馬希密(Donato Massimi)研究一篇關於歐洲人愛整形的文章時,告訴我的同事:「我不得不保持年輕活力的形象。」他在羅馬做生意,供應SPA館及健身中心設備,做過臉部拉皮手術。他十幾歲的兒子覺得丟臉,但他卻不以為意,並說:「他受的是傳統教育。」

在拉斯維加斯做的事,就留在拉斯維加斯。在美國其他地方和歐洲大多數地區,美容整形仍屬於不名譽的事,尤其對受傳統教育者及精英知識分子而言。但失去年輕外貌的害處更大,特別是在對外公開、講究門面的行業。我沒有做過任何人工整形,但自從瑞斯克醫師建議我拉高額頭後,我就很難不去注意自己的額頭太低,尤其是右邊。西元前四世紀左右,古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調製出消除皺紋的藥水,但這位醫學之父大部分存世的肖像顯示,他個人不大注重年輕的外表。他有抬頭紋,髮線後退,臉上留著大鬍子,在敬重長者的社會,這樣的外表想必可以增加他的權威性。

兩千多年後的醫學,仍以希波克拉底為祖師,假如他從時光隧道來到今日世界,他會發現,在一點小皺紋都避之唯恐不及的社會,灰白的鬍鬚毫無影響力。在英美,只有少數人可以不必在公眾面前保持青春活力,或是砸大錢維持形象,那就是具權威的電視(男)主播、過氣的(男)搖滾明星、電影傳奇人物(男)、電視藝人(男)、歐普拉和梅莉‧史翠普。在歐陸,年齡多樣化的紀錄較佳。精通英法雙語的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Kristin Scott Thomas)對《觀察家報》(The Observer)表示,以她五十歲的年紀,在法國可以演到更好、更多元的角色。她說:「在美國,三十五或四十歲以後就結束了,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感覺上,年齡好像是不太光彩的事。英國那邊老是讓我演憂鬱女子,對過去、人老色衰充滿了懊悔,但我喜歡扮演生活精采的女人。」

在第六章,會更深入討論電視電影產業,是如何忽視年長人才及年長觀眾。高階主管時常做了決定,事後又後悔,卻很少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二○○二年,美國廣播公司試圖挖角大衛‧賴特曼(David Letterman),給的條件是如果賴特曼過去,他的談話性節目將取代招牌時事節目《夜線》(Nightline)。雖然看《夜線》的觀眾比較多,但電視公司盤算,以每檔三十秒的廣告,賴特曼能增加一萬美元的廣告收益。為什麼?我在《時代》雜誌的同事詹姆士‧波尼沃茲(James Poniewozik)說:「賴特曼可以吸引年輕觀眾,廣告主會願意多付錢。傳統上,新聞性節目吸引的是便祕藥廣告。」《夜線》的支持者認為,它比新節目重要,卻沒人反駁熟齡觀眾只對時事和便祕藥有興趣的觀念。即使iPad和iPhone4發售首日,排隊人潮裡斑白頭髮的密度,不下於到郵局領退休金的隊伍,這類假設至今卻牢不可破。

(本文轉載凱瑟琳.梅爾新書《逆齡社會》,由天下雜誌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