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幸福嗎?如果天天看台灣新聞,肯定不快樂;不看新聞平靜度日,生活在台灣比生活在大多數國家幸福。
主計總處本周五將公布國民幸福指數。上年度公布的國民幸福指數,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定義的美好生活要件,與OECD會員及夥伴國共36國相比,台灣排名第19,屬於中等幸福,優於日韓,是亞洲最幸福的國家。
GDP與快樂有相關性
幸福經濟學的核心觀念是永續發展。根據聯合國的定義,永續發展是指以全面的角度審視人類的福利,包括經濟進步、強大的社會聯繫以及環境的永續性。然而經濟成長確實會提升人民的快樂程度,並充實選擇的自由。
經過網路泡沫和金融海嘯的衝擊後,節約簡樸,「慢活」風潮興起,強調社會、人際關係和自然環境,拋棄圖謀高經濟成長率和生產力,因為那會破壞環境和人際關係,讓社會與文化付出代價。於是,人們應該把幸福快樂當成目標而非高度經濟成長,遂成為普遍的思維。
以快樂衡量社會福利,是把傳統經濟學個別考慮快樂的衡量指標加總起來,再督促政府努力把這個總和數值極大化。
必須注意的是,快樂與經濟成長並不互相排斥,不是只能二擇一,也就是說,只拼經濟不足以成就美好社會,但僅靠快樂也同樣不行。研究已經證實GDP與快樂之間確有相關性。
幸福經濟學家新發展出「永續經濟福利指標」以及「國民幸福指數」,此外,被經濟學家廣泛應用的替代指標──人類發展指數(HDI),由GDP加上像是健康、識字率、科技的取得等,成為生活經濟的衡量工具。
政府別只談拼經濟
理察賴雅德在其《快樂經濟學》的書中說:「每人的年所得一旦超過一萬五千美元,快樂的程度與所得即再也沒有相關性。」那麼幸福感除了一定的所得之外,還與什麼因素有關?那就屬於社會指標的事了,例如:是否已婚、健康狀態、宗教信仰、道德價值、生活機能良好,以及政治自由等。
政府的責任還是要拼經濟,以保障大多數人民的基本經濟生活,然後要提供其他價值的極大化,例如安全、信仰、正義等。台灣政府只講拼經濟,不算是一個全方位提供人民幸福的現代政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