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2016
「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累積,歷史則是先人辛勞過程的紀錄,設立這個獎是要讓台灣後代了解台灣的歷史,不但是對社會的回饋,也是對這塊土地的責任。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今(21)日於舉辦「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頒獎典禮,董事長辜寬敏(左二)分別頒獎給獲得佳作的李旺台(左一)及朱和之(左二)。(唐詩攝影)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舉辦「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李旺台的《播磨丸》與朱和之的《逐鹿之海》分獲佳作,首獎則從缺。
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下午在台北國賓飯店樓外樓公佈入圍作品與頒獎典禮,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辜寬敏開場致詞時表示,歷史不一定都是講皇帝大人物,一般庶民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累積,歷史則是先人辛勞過程的紀錄,設立這個獎是要讓台灣後代了解台灣的歷史,不但是對社會的回饋,也是對這塊土地的責任。
今年歷史小說獎共有47篇作品參加徵選,先是所有作品經初選後選出12件作品進入下一階段的複選,再經由複選委員從12件作品中嚴選《血珊瑚:台鄭荷恩仇錄》(林建隆)、《逐鹿之海》(朱和之)、《身即地獄》(吳威邑)、《播磨丸》(李旺台)、《高賽家族》(李旺台)、《亂步萬水千山》(林泠Nakao Eki Pacidal)、《遙遠的石門》(屠佳)等七篇作品入圍最後的決選。
經李喬、李敏勇、平路、吳密察、馮賢賢等五位委員經過激辯後,很惋惜地決定今年第一屆台灣歷史小說獎首獎從缺,而獲獎的兩名佳作分別是李旺台《播磨丸》獲新台幣35萬元與朱和之《逐鹿之海》獲新台幣15萬元。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文化委員會召集人王美琇表示,好的小說遠比事實更接近真實,她發言盛讚投稿者的熱情與用心,更特別逐一介紹入圍決選七篇作品與作者。
而評審歷史學者戴寶村以及作家平路在會中分別致詞,但兩人未說明首獎從缺,且會中尚未宣佈得獎者名單,因此王美琇在頒獎後致詞時也幽默表示評審讓她「當壞人」。
王美琇說,雖然今年首獎從缺,但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的台灣歷史小說獎依然會再繼續辦下去,她期望用創作歷史小說來喚醒台灣人對自己國家歷史與自己身分的重視。
作家李喬則說明,今年的作品在歷史考證,田野調查,其實還可以再努力,評審團是採取比較嚴謹的態度,例如其中一部作品,在評審完了之後,他認為其中的數據不合常理,他還親自再跑去向苗栗地方90多歲耆老調查,但也沒得出答案。儘管如此,李喬仍強調這些入圍作品都是很好的作品。
7部入選作品中,光是李旺台就有2部入選。獲獎的《播摩丸》作者描述日治時期,一群被日本人帶去海南島工作的台灣工人,搭乘一艘名叫「播摩丸」的船,返回台灣的艱辛旅程。李旺台說,這部作品他花了3年之久,中間曾有一度停下腳步,後來看到了前文化部長龍應台寫太平輪的故事,我與她同樣是描寫船,所以激起了我參賽的決心。
至於另一部獲獎作品《逐鹿之海》,作者朱和之表示,當時在東印度公司及鄭成功的軍隊中,都有來自不同族群、國家及文化的人,可見當時的台灣跟現在一樣是多元社會,故事也藉此反應台灣現況。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副董事長吳榮義表示,我們唸的幾乎都是被統治的歷史,都是漢人本位的歷史,但唸了許多之後,發現不是這樣子。透過歷史小說能讓讀者了解祖先一代代變成今天這樣的社會 。
他表示,期待歷史小說能讓台灣人民從日常生活中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健康地面對被扭曲與撕裂的過去,一步一步地回歸「生於斯土,長於斯土」的文化原點,進而自我培養出成熟的文化,在自己的土地與生活中重新建立不卑不亢的主體意識,重塑與外界和諧共生的自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