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科學主編 克萊夫•庫克森 報道
美國科學家將生命的多餘部分剔除,只留下最基本的要素,由此創造出一種合成微生物,這種合成微生物擁有生長和繁殖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基因信息。
由基因學先驅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領導的研究人員創造了名為Syn3.0的“最小化合成細菌細胞”,這是他們在2010年創造的曾得到廣泛宣傳的Syn1.0的後續成果。Syn1.0是首個擁有用實驗室化學品從零合成出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的活細胞。
研究人員希望,Syn3.0或其後續樣品能提供一個平臺,供合成生物學家加入有特定用途的基因,比如生產藥品或生物燃料的基因,盡管Syn3.0更直接的目標是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基本生化機理。
這個項目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文特爾博士表示,該項目持續的時間比預期長了四年,揭示出生物學知識中存在“令人吃驚的”空白。
這個研究團隊最初的思路是利用科學文獻中提供的所有信息,設計一種最小化的細菌基因組,但這條路沒有走通。文特爾博士說,這次失敗證明“我們目前的生物學知識,不足以讓我們坐下來設計一個活的有機體並將它造出來”。
後來,該團隊調整了思路,轉而研發基於絲狀支原體的Syn3.0。該團隊展開了漫長的探索,通過逐個剔除再觀察結果的辦法,觀察絲狀支原體的901個基因中有哪些是必不可少的。絲狀支原體是一種天然的細菌。
就這樣,不必要的基因被一個接一個地剔除,最終得到了473個復制和生長所必需的基因。該團隊的研究工作是在美國加州約翰•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及其附屬公司合成基因組學(Synthetic Genomics)展開的。
編碼組成這473個基因的DNA,相當於53.1萬個基因代碼化學“字母”。這些DNA隨後在實驗室中被合成出來,合成出的基因組被植入另一種細菌山羊支原體(M capricolum)的殼中,該支原體自身的DNA已被移除。
該合成基因組接管了宿主細胞的生物學運作,產生了一種強健的細菌,該細菌經實驗室培養可迅速繁殖,菌落規模每三小時翻一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