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編輯 劉皓琳
又一年博鰲亞洲論壇本周將在海南拉開帷幕。年年歲歲花相似,今年參會者的心情卻一定與去年大不相同。一年裡A股一路爬上高點又重重摔下,盛宴散去引來瘋狂踩踏,證監會在折騰了幾番救市和政策創新後毫無意外地換了主席。“811”匯改後人民幣大幅貶值,資本外流規模空前。2015全年GDP增速也終於撐不住破了7,經濟結構轉型尚任重道遠。去年下半年,火熱的創業市場寒意襲來,“資本小寒冬”“O2O寒冬”等說法不絕於耳。今年春節過後,房地產去庫存使得一線城市房價瘋漲,小城市卻仍面臨房屋過剩。中國應該怎麽辦?
許久未有新歌問世的中國搖滾歌手許巍周末憑一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刷爆社交媒體,歌中反復吟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引得一眾中年人青年人感慨萬千,紛紛表示心有共鳴。細想來,歌詞若是理解為在令人不甚滿意的當下,仍心存對未來的憧憬,倒是與最近官方對中國一些關鍵問題的論調不謀而合。春節長假期間央行行長周小川發聲,指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基礎。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李克強總理也表示,中國經濟希望大於困難,對經濟長期向好充滿信心。本屆博鰲論壇主題為“亞洲新未來:新活力與新願景”,12個字里連用3個“新”,足可見對未來的樂觀,也透露出對全面深化改革與尋找新增長點的決心。
跌宕起伏的一年過去,今年博鰲看什麽?除了眼前的些許迷茫,還應該看到中國乃至亞洲的遠方,似乎也還值得期待。
“互聯網+”的下一步
距離“互聯網+”的概念提出剛剛好滿一年。去年,概念甫一提出便引起熱捧,一個“+”號暗含無數種可能,一時間各界人士紛紛掀起解讀,“互聯網+”成了各大會議論壇里少不了的關鍵字,似乎你的企業無論大小,不跟它扯上點關系就out了。經過一年討論與發酵,本屆博鰲論壇不出意料地將目光投向了“互聯網+”的下一階段,設置數個分論壇並邀請眾多重量級嘉賓,逐個探討共享經濟、懶人經濟O2O、智能城市、“務實”的智能製造、可穿戴設備、E-WTO等。不難看出萬物互聯以及新形勢下的貿易規則制定是值得關註的兩點。
互聯網發展至今,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傳統製造業影響甚微。大部分傳統企業聽聞“互聯網+”的號召大概也不甚明瞭,所做除了改造、升級生產流水線、推行精益改善外,少有讓人眼前一亮的舉措。然而另一邊,埃森哲數碼物聯網負責人在前不久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預測,20年後,世界上幾乎一切事物都將互相連接。埃森哲研究報告顯示,到2030年,物聯網技術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1.8萬億美元的增量。更不用說後期更為宏大的、科幻小說般的智能城市,現在看來,也並非遙不可及。中間這十幾二十年的時間里,誰以及該怎樣抓住物聯網的風口,將成為值得關註和期待的事情。
E-WTO是馬雲在2015年提出的一個嶄新概念。他指出,“20年過去了,全球化確實提升了全球經濟,但是它更多幫助了大公司,幫助了發達國家。未來20年, E-WTO時代應該幫助小人物們。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那將會成為所有人的災難。”更具體一點, “E-WTO”將如何利用互聯網和電商平臺,建立新一代支付、物流、信用基礎設施,為中小企業參與全球貿易創造條件?
中國經濟:一切意義上的開局之年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GDP增速破7後的應對之年,股市經歷暴跌和熔斷大戲後呈現企穩跡象之年,供給側改革全面吹響號角之年,做了這麽多年加法後開始大做減法之年。正如論壇主題中的那麽多“新”字,新口號層出不窮,意料之內之外的新狀況也不斷涌現。本屆博鰲論壇上的討論,將圍繞對中國模式的反思、區域經濟發展策略、結構性調整、房地產市場的未來十年等展開。
有觀點認為,中國30多年的高增長,是有著特殊的發展模式的,再加上一系列偶然性,其他國家不太模仿得來。然而兩位數的增長必然不可持續,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全面改革勢在必行。例如,更多依靠消費而非投資拉動增長,令高儲蓄率優勢不再;曾經“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國企,有部分已變成僵屍企業。中國能摸索出一條新的道路,領跑新興市場反彈嗎?
另外值得關註的,是新措施可能的種種副作用。去杠桿將如何影響增長,怎樣平衡兩者?如何應對伴隨去產能的大規模裁員?去庫存刺激一線城市房價瘋漲,政策背離了初衷怎麽辦?接下來,還有哪些我們尚未意識到的風險?
重看今年的論壇主題,雖是沿用了前兩年的“亞洲新未來”,對比2014年的“尋找和釋放增長新動力”,和因“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備受關註的2015年的“邁向命運共同體”,今年基調似乎多了些溫和與謹慎。畢竟,我們習以為常的許多東西,已經在過去一年裡或悄然或轟轟烈烈地改變。中國乃至亞洲的未來,需要小心書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