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13

幸福指數與現實

林毅璋台大政治系副教授彭錦鵬認為,幸福的前提還是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且與民眾健康關係密切。他說,政府施政要注重這兩項因素,否則幸福指數恐與現實出現落差。 彭錦鵬指出,當不丹還是比較封閉的國家時,民眾覺得很幸福;但當經濟逐步發展,對外開放後,反倒面臨毒品、健康等威脅,青年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十二。這顯示,國家在不同發展階段,民眾的感受會不同,政府在施政上應要更加掌握民眾的需要,才能營造真正的幸福。 他認為,台灣在「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領域表現不佳,代表民眾對政府缺乏信心。這是執政者沒能給全民明確願景,民眾無法認同政府重大施政方針,且政務官缺乏向民眾說明政策能力。 彭錦鵬強調,施政不是只有喊喊口號,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政府到底要提什麼願景與政策,必須與民眾好好溝通。 台灣的「環境品質」排名最差,彭錦鵬說,台灣部分工廠缺乏環保意識、偷偷排放廢氣廢水,政府應更嚴格落實取締,才能說服民眾,政府在發展經濟之際,同時也在乎環境品質,不會用民眾健康做為代價。 在「教育與技能」領域我國也表現不佳。彭錦鵬認為,教改的成績始終不佳,民眾過度在意高學歷而輕技職,使得青年、高學歷者失業率高。未來政府還要再進行教育改革,如十二年國教等,就必須認清目的何在?是要拉高學歷?是要協助就業?還是減輕家長負擔? 彭錦鵬強調,民眾的真實感受是最重要的,為何過往的相關調查,離島民眾都覺得自己很幸福,就是因為政府有特別照顧離島民眾,給予如相關生活費用的補助等;同樣的,政府就應該問問自己是否也有照顧好其他地區的民眾,這樣人民才會有幸福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