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2013

金融危機又要來了嗎

殷乃平 亞洲金融危機又要來了嗎?最近,倫敦《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都在分析報導。原因是近日美國量化寬鬆(QE)即將退場,國際資金大量撤離新興市場,造成頗大的衝擊。從今年4月至7月,印度盧比貶值16%、印尼盾貶值11%、泰銖也貶值10%以上。不少國家央行的外匯存底因之快速減少,如印尼減少13.6%、土耳其12.7%、烏克蘭10%、印度5.5%,新興國家平均減少了2%。 這些國家中,星、港有不動產泡沫;印尼、馬來西亞、土耳其貿易赤字大增;印度除了貿易赤字之外,財政赤字、通貨膨脹率超過5%;而馬、中、越、泰、菲、印度、印尼、巴西、土耳其、墨西哥等,其負債與GDP之比都已過高到危險地步。同時多數國家的經濟都出現停滯、轉型的壓力。 《華爾街日報》舉出6大理由,認為經歷1997亞洲金融風暴後的亞洲國家,現在情況遠比往日為佳,如外匯存底充沛,匯率浮動,經常帳收支有順差,金融體系透明度增加,銀行改革體制較健全等。因此,目前所面對的可能只是短期的投資組合調整。《倫敦金融時報》除比較今昔之異同之外,還指出中國銀行體系的槓桿過高,俄羅斯、巴西、印度未在經濟好時從事基礎建設,以至於經濟發展出現瓶頸,大嘆金磚四國錯失改革良機。 其實,若從QE退場對全球經濟大環境的衝擊來看,過去各國狂印鈔票,刺激經濟的政策開始轉向,金融市場中的流動性擴張不再,全球市場利率被美債利率帶動上升,國際金融市場自然走向緊縮。往日在寬鬆金融環境中獲利的新興國家,其經濟必然會受到強烈的衝擊。 衝擊依賴外資國家 短期內,各國的貿易逆差佔GDP的比重、短期外債與外來的短期投資(FPI)與外匯存底的比例,將會是一個關鍵指標,而資產泡沫的規模與破滅後對金融體系與經濟的衝擊大小,將決定其在投機攻擊中受傷害的程度。長期而言,國際上的長期投資(FDI)將因之而緊縮,對依賴外國投資推展經濟的新興國家將是雪上加霜。同時,全球的貿易也會因此而縮減,新興國家中,如台灣,依靠外需為經濟成長主要動力者,自亦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進入混亂調整時期 嚴格來說,這仍然不脫美國前聯準會主席格林斯班2002年所揭櫫的全球經濟失衡,需要從事調整的方向。從2002年起,美元就持續貶值,以便改變美國貿易失衡與財政失衡等問題。中間雖然出現了次貸風暴與金融海嘯,美元因他國的危機而走強,但是所謂全球失衡的基調一直未曾改變。現在,美國自然希望藉著QE退場的風波,重振美國在世界經濟中逐漸衰弱的地位,並藉此改善美國國內的經濟,因此之故,縱然攪亂一池春水也不惜。 換言之,整個世界經濟將因此而進入一個混亂調整時期,大家面臨的不僅僅是一個亞洲金融危機,而是一個全體新興國家的經濟危機,其中,危與機並存,能否突圍,將視各國主事者的智慧了。 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