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2014

以經濟理性分析服貿

林維熊

馬總統、中國國民黨以及許多工商大老,都呼籲學生必須以理性來討論服貿的利弊得失,以尋求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這篇評論就以策略理論的競爭優勢來源(The Origin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來分析,服貿到底可不可以增強台灣未來的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理論指出在當前超競爭(hypercompetition)的國際經濟環境,創新(innovation)是競爭優勢的來源。創新的速度就是一個經濟體—企業或國家,創造新知識與技術的速度,這些新知識和技術包括產品技術、製造技術,以及各種管理知識。資本或者資金都不是一個國家或企業的競爭優勢來源,因為它們是一種快速流動的資產。如果一個企業和國家的創新停頓,再龐大的資金和資本都會快速流失,最後瀕臨倒閉。

馬英九執政團隊和國民黨強調,服貿可以帶來中國的資金,提升台灣經濟。但是,重要的不是資金,而是在擁有這些資金的企業,到底它們的創新能力如何?眾所周知,中國商人的抄襲能力一流,創新能力卻不入流。馬英九執政團隊想透過引入中國資金,救台灣經濟,這樣的策略思維根本行不通。因此,服貿就不是一個理性政府應該採用的國家經濟政策。

行不通還要強行通過,搞得全台灣分崩離析;這時候,一個舊政治信仰凌駕理性的老總統,卻呼籲台灣年輕學生要理性,真是一幅荒謬圖像!



(作者為經濟博士,任職顧問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