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禮詩
日前國家安全局長在立法院就「兩岸簽署服貿協議之國家安全審查機制及運作」進行專案報告時,坦承服貿對國家安全的確會造成影響,且強調國安局在目前的人力物力情況下,只能勉強應對。國安局這第一份針對服貿的國安評估報告,還是去年六月服貿簽署後,經歷八個月的今年二月份才提出,令人難以想像!
國家安全,或是National security,是一九四五年美國海軍部長James Forrestal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所提出的概念,當時內容以軍事安全為主。隨著國際政治範疇向主權、外交、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各層面的延伸,今日所謂的國家安全已進化為「國家擁有生存能力、維護其主權領土完整及政治獨立,並保持其不受外來干預所採取對抗不安全的措施」。
近來對服貿協議的討論中,無論是「用邏輯與常識打敗服貿部長」的交大資工系林盈達教授所提出的資通訊問題,或是台大、政大、世新、師大、中正等多所大學傳播、新聞學院(系)教授,所連署質疑開放廣告服務業及印刷業對言論多元或新聞自由的戕害,以至於對非金融服務部門表中「與科學技術有關之顧問服務業—限地質、礦物及其他科學勘察服務(CPC86751)」項目的開放承諾,對軍事安全的衝擊,在在反映服貿對科技、文化與軍事等「國家安全」所造成的影響,卻在國安局的報告中籠統地點到為止,或根本遍尋不著!
然而,我們的總統面對在野黨的挑戰,還沉迷於大學時代的雄辯滔滔;而政府官員面對質疑不是你說我聽,就是你說我記,再以新聞稿或座談會的次數,說明政府溝通的誠意,但隱藏在數字背後的政策方向,在聽完、記完後仍是文風不動。
面對服貿,這麼多吹哨者所吹出的震天吶喊,叫不醒為政者對於所謂「歷史定位」的自私想望,也吹不散官員們的一言堂氛圍;對照國安局長在立法院報告時所謂「服貿的機會與風險」說,或許服貿所創造的是官員的扶搖直上與財團的獲利倍增,但風險卻要全國百姓及後代子孫來共同承受,豈不哀哉!
(作者為前海軍官校軍事學科部教官、前新江軍艦艦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