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台灣要靠經濟,經濟若輸,全盤皆輸 」,這句話沒錯,但是經濟的核心在產業,請問我們的產業政策在哪裡?不重視實體經濟,光靠服貿協議解決台灣經濟困境,根本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
有人說,「韓國簽了十多個自由貿易協定,台灣輸人家太多了」,這句話也沒錯,但韓國不會跟台灣比,因為檔次不同,規模不同,國家目標不同。韓國有世界雄心,企業以大財團為主,背後都有政府作後盾,與台灣大不相同。
韓國人作風強悍,不論學運或工運,街頭抗爭相當激烈,充滿暴力衝突。他們為了美牛進口就吵了好幾年,和台灣不同的是,為了制衡行政權的專斷,他們已在國會立法,賦予國會實質的監督權,與外國談判,必須經國會事先的授權和事後的監督。
20多年前,加拿大與美國談判自由貿易,引起加國民眾激烈反對,他們擔心美國貨物大軍壓境,加國沒有招架之力。後來通過立法,賦予國會完整的監督權,事情才告一段落。
自由化掀學運風暴
自由化和全球化,在30年前,被視為文明的福音,開放邊界降低關稅,凡是有助於資本流通的都是好事。但是實踐證明,它很容易導致資本的過度集中,分配的過度不公平,以及資源的過度濫用,現在有識之士,都知道自由化絕不是仙丹。
過去的台灣因開放和自由化而得利,許多財經官僚仍活在過去,只談自由化的好處,對其陷阱和缺點視若無睹,他們以為自由化藥到病除,以為開放永遠是好的,並且把開放與自由化和兩岸政策綑綁在一起,以為這是台灣唯一出路。
他們忘了,當台灣沒有走進大陸之前,沒有人說台灣鎖國,因為當時的台灣是走向世界的。現在台灣走進中國,反而忘了全世界。以前經貿官員談自由化和國際化,就是走向世界,現在他們談自由化卻是要把台灣鎖進中國。就是因為這樣,才會有太陽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