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2014

民族主義回潮危及亞洲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菲利普•斯蒂芬斯




印度有了一位新總理,今後亞洲四個最強大國家的領導人就全都是好鬥的民族主義者了。戰後秩序的多邊主義構想正在讓位於重新興起的大國競爭。民族主義抬頭,在崛起中的東方尤其明顯。

錶面看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贏得印度大選跟地緣政治沒什麽關系。他的競選造勢面向對國大黨(Congress party)的無能和腐敗感到厭倦了的國民。他承諾帶領印度實現更快的經濟增長,同時提高民眾生活水平。不過,他的雄心超越了國境,認為印度應該在國際舞臺上與中國平起平坐。

莫迪的印度教民族主義契合當前亞洲的大環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恢復“中央王國”(Middle Kingdom)昔日的超凡地位。鄧小平的謹慎策略已經過時,取而代之的是讓中國獲得大國所應享有的尊重的需求。

在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經濟計劃之中隱含著一種決心,即讓日本恢復與中國對抗的能力。亞洲民族主義騎士中的老四——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通過對烏克蘭的軍事乾預,昭示出俄羅斯對協作互助的國際秩序抱著藐視的態度。


安倍希望莫迪將東京作為海外出訪的第一站。官員們說,新當選的印度總理與安倍性情相近,抱負相同。人們在談論一項宏大的戰略性協議。日本的技術和投資能夠加速印度經濟發展,而印度可以成為遏制中國的有力盟友。兩個國家與中國都存在領土糾紛——日本在東中國海,印度在北部邊境。兩國都對中國在印度洋的海軍力量感到擔憂。

日中關系和以往一樣糟糕。中方加緊聲索東中國海爭議島嶼的主權。安倍卻去參拜靖國神社(Yasukuni shrine),擺出了歷史修正主義者的姿態。靖國神社中不僅供奉著陣亡的士兵,也供奉著甲級戰犯。日美同盟是亞洲地區的關鍵安全聯盟,受到這一聯盟約束的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發現,自己一方面在努力威懾中國,一方面在約束日本。

在與西方對抗之後,普京把目光轉向東方。上周他訪問北京,敲定了一項巨額天然氣供應協議。這份協議的目的是向西方評論家釋放一個信號,即克裡姆林宮能夠在新興世界找到碳氫能源的替代市場,以及一個強有力的盟友。

就目前而言,這種安排很合習近平的心意。中國需要天然氣,俄羅斯還能成為中國在聯合國(UN)的得力盟友。跟俄羅斯一樣,中國也認為現有的國際體系更有利於西方。不過,中俄的合作是不平等的。中國瞧不起俄羅斯不景氣的經濟,以及將俄羅斯拖入衰落的社會和人口發展趨勢。說起來,普京的角色就是一個有用的傻瓜。

安倍認為可以誘使克裡姆林宮兩面下註。在人口迅速衰減的西伯利亞,中國人越來越多,這讓俄羅斯不安。假以時日,中國人或許會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最主要的族群。中國有一天會不會仿效普京在烏克蘭所做的,對生活在俄羅斯領土上的中國人適用法外治權原則?安倍對俄羅斯吞並克裡米亞的批評一直音量不大,他盤算著,眼下正是推動俄日關系“正常化”的好時機。

這種敵友關系的迅速變幻,已經如萬花筒一般讓人眼花繚亂,與一些小國有關的沖突讓亞洲局勢更加復雜。中國在南中國海與越南和菲律賓存在主張爭端。韓國原本應成為日本的天然盟友,但安倍拒不承認日本在帝國主義時期犯下的罪行,將韓國推向了中國的陣營。中國指責美國挑撥周邊國家與中國對抗。其實更有可能是中國的強硬將這些國家推向了美國的懷抱。

這種情況的後果之一是,整個亞洲都在迅速擴充軍力。中國和俄羅斯的國防預算都在以兩位數增長。印度也相差無幾,並打算第一批摘取莫迪承諾的經濟復興的果實。

就安倍而言,他希望重新解釋日本戰後的和平憲法,放寬對日本使用武力的限制。他提議的改動乍看上去並不大,但放在時局下看,卻體現出一種構建安全聯盟對付中國的策略。

有爭議的歷史的遺毒,加上缺少解決邊界爭議的國際機制,使得亞洲地區看上去越來越有火藥味。就目前而言,美國在主持著大局。美國的實力或許在衰減,但它仍比其他所有國家都強大。而每一個亞洲領導人心中的首要問題就是,這種狀況還能維持多久?

眼觀美國從中東撤出,美國的許多盟友都對美國的安全保障能維持多久產生了疑問。日本和韓國官員表示,中短期內,他們需要美國,但就長期而言,他們必須自作打算。中國的戰略意圖看上去非常清晰,那就是將美國擠出西太平洋,讓鄰國順服。中國將採取各種動作來試探美國的決心。

東京的一個朋友有一天問我,民族主義有什麽問題?這麽說吧,愛國主義是非常好的,至於民族主義有什麽問題,你可以從歐洲歷史上那些血腥篇章中找到答案。不過,我懷疑,“亞洲四騎士”可能沒有花時間讀過那些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