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2014

正視台灣環境惡化危機

莊委桐
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目前為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的雖是純理論研究(賽局理論),但同時也關心社會時事,對人類社會懷抱不滅的熱情。

高雄丙烯氣爆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慘劇。雖然真相尚待查明,但是它卻突顯了台灣長期以來因為盲目追求經濟發展而無視環境保育的短視心態。這樣的心態若未能儘速改進,未來遭到自然環境的反噬將是無可避免,且會有愈演愈烈的可能。

氣爆事件看似單一個案,實際上卻是台灣長期以來在投資建設時輕率馬虎態度的一次小結算。當年埋管時的便宜行事、平時對於輸油氣管線維護上的輕忽、以及對於公共安全欠缺足夠的警覺性等,讓我們數十年來利用便宜行事所節省下來的成本,在一次氣爆事件中連本帶利輸個精光。更不用說當中無可彌補的寶貴人命及傷殘,以及後續輸油氣管如何從高雄市區「平安退場」所要耗費的成本了。

可是我們在台灣所造成的危害又豈止這一件!光是彰化地區,今年就已二度查獲多家五金電鍍業者利用暗管偷排有毒廢污水,嚴重污染我們的水資源及糧食稻作;理應嚴格保護的國家公園,我們卻任由亞泥長期在太魯閣把美麗的山脈鏟成怵目驚心的斷頭山;近日北投丹鳳山又傳出建商推動山坡地住宅建案,將大片樹林及步道剷除,引發山下居民對安全上的疑慮;如果鳥瞰大台北地區,不難發現,建商在山坡鏟地大興土木建築住宅大樓的實例處處可見。難道非得再發生一次大自然的反撲,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政府才會幡然悔悟、出手整頓嗎?

除了前面提及、現存對環境的傷害之外,2013年行政院通過的《水土保持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大幅釋放83%、172萬多公頃水庫集水區不必劃為「特定水保區」,美其名鬆綁法規限制、促進經濟發展,實則是為財團的開發舖路。其未來可能引發的大自然浩劫,往往又是由全民來承受。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其間的共通點是,這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多是企業財團所為,他們利用法律的漏洞、甚至和執法人員有某些特別的默契,以破壞環境的不當手段來攫取龐大利潤。結果是,無良財團拿走利益,破壞環境的苦果卻往往由無辜的人民來承擔。而且由於財團往往毋庸負責,以致在外部成本未能充分反映的情況下,對環境造成更大幅度的傷害,最後再由政府以公帑來為財團的爛攤子善後。

就是由於經濟學上「外部成本」未能反映在廠商的投資行為上,讓廠商破壞環境的行徑無法遏止。加上主政官員的怠惰甚至狼狽為奸,以及國人事不關己的冷漠,讓台灣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雖然有少數環保人士及團體的奮戰不懈,但情況仍不容樂觀。希望這次氣爆事件能喚醒更多民眾對於環保觀念的重視,大家一起來監督政府的作為,以期化解未來可能的環境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