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上週發表一篇名為「能源(政策),抓住這一天」(Energy--Seize the day),專文內容指出,趁著低油價時代來臨,正是個發展綠能產業的絕佳良機。對於大膽且富有見識的政治人物而言,正可把握這個大好機會,推動一項重塑國家能源願景的綠能產業;低油價時代來臨,不但改革阻力小,而且民眾樂觀其成,所以經濟學人,稱其為「一世代僅有的良機」(once-in-a-generation opportunity),相當難得。
專文指出,經濟政策的改革並非易事,不但要精準找出問題根源,還要強大魄力,方得付諸施行;從20世紀來看,經濟上重大變革成功的案例並不多見,其中包括有1978年中國領導鄧小平所推動的改革開放,以及1990年代波蘭所推動的激烈陣痛治療(shock therapy),算是一些成功案例。屬於經濟政策一環的能源政策,也面臨相同的困局與阻力。不過,這次國際油價的重挫,伴隨著人類對於乾淨能源,以及保育意識的抬頭盼望,讓國際社會,得以對於過往的能源政策,進行較為理性公允的總檢討。只要能夠拋棄過往,對於高污染性石化能源的扭曲補貼(動輒數十億、上百億元),並對碳能源課加較重的稅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相信人類社會,不久期間,就可發展出一條較便宜,更乾淨,以及可資信賴的永續能源之路。
首先,讓人們深感樂觀的理由是,能源價格大跌。不但,近6個月來,油價跌落超過1/2以上;天然氣價格也創下近10年來新低。此與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破產,所引爆的金融危機,連帶影響世界經濟因出現內部崩解的恐慌現象,大大不可同日而語。
一些日愈明朗現象,顯示出低油價會持續停滯的事實。石油工業的大兼併現象,將會清除一些積弱的生產國;其次,較不為人注意的是,乾淨能源的生產價格也持續下降中(參見上週的經濟學人文章Energy and technology--Let there be light)。特別是電力耗用的控管方面,新科技將有助於減少能源浪費弊端;隨著浪費的減少,也將助長電價下降。數十年來人類社會對於如何生產充足能源,苦於毫無妥善對策,如今情況丕變,已有充足的管控手段與能源多元方案,可資採行。
清除髒污生意
充足能源為可行改革奠定基礎。過去,基於能源供給不足的擔憂,許多經濟體胡亂制定一些,繼續污染環境的「垃圾能源」政策。美國就是個顯例,其弊病根源可追溯至1970年代,石油危機所帶來的能源恐慌,也間接導致美國大大浪費公帑,對於煉油廠及石化公司開始提供補貼;美國國會甚至還通過提案,對已經接受補貼的愛荷華玉米農民,進一步供應經費,讓其從玉米中進行乙醇之提煉;縱使2011年發生日本福島核災,美國還是繼續對具有強大毀滅威力的西部核電廠,給予寬大補助,諸如此類高污染能源的補貼措施,已經面臨重新檢討的必要性。歐洲的情況,略有不同,數十億經費用在補貼風力、太陽能發電;另一些不當的能源思考面向,其瘋狂行徑,也時有所聞;例如,德國急切於從核能源撤走,結果反倒助長美國(高污染)煤田的大量開採,以及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高度依賴。
宣誓告別高污染能源,最直截了當作法,就是停止對於石化生產及消費的補貼。以去年為例,一些貧窮國家政府部門花費近5500億美元,投入石化產業補助的「浪費無底洞」;其目的,為了壓抑油價,或是協助尋找油田的開採。數據顯示,這類目的(或效用)模糊的撒錢行徑,成了1980-2010年近30年來,全球碳氣排放佔36%的元兇。
伴隨著油價下跌,人們有機會看清這類石化補貼的不合理性。印度、印尼這類窮困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勇於削減污染能源的補貼經費,並將公共經費挪移到更為迫切的醫院設施改善,以及充裕學校教育資源。不過,另外一些石油出口的窮國,腦筋還是轉不過來,繼續對石化產業的資本家,提供不當補貼。一些富國,例如美國仍繼續我行我素,為石化及天然氣生產者提供補貼,相當不合理,為什麼美國納稅人,必須花錢給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幫助該公司尋找碳氫化合物(即油氣)的擴大生產?
乾淨能源政策時機到來
話說回來,多數政治人物,過去針對向石化業課徵高稅率的訴求,往往興趣缺缺;因為開車、使用天然氣都要花錢,而且也被視為將對經濟帶來不利影響。一旦,石油、天然氣價格便宜,此一疑慮,隨之一掃而空。對石化課加高稅率,也有助於人們節約使用該類污染性能源,而且對未來石化能源的價格擺盪,也能發揮壓抑作用;更是政府增加財源的可行方案。其次,更佳辦法,是進一步課徵碳稅,因為石化原料燃燒,對於人類及動物的健康,皆有害。課徵碳稅,有助於能源公司及消費者,改採較乾淨的能源方案。目前,因為石化燃料價格下挫,連帶課徵碳稅的強大阻力,將會降低許多。
專文指出,課徵碳稅,是目前能夠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好方法;其效果,遠勝於編列預算來補貼風力、或是興建核電廠。而且,相當重要的是,課徵碳稅在目前的情況下,政治及政策層面的可行性相當高;當然,其附帶產生的邊際效益,將會讓原來靠能源吃飯的政治掮客、能源財團,所能左右能源政策的影響力,日愈渺小。專文最後強調,這是政治人物們為國家、社會做好事的大好機會,值得善加把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