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2015

中國新常態的實質是告別繁榮

 - BBC Chinese

點評中國:中國新常態的實質是告別繁榮

最近,「新常態」成了中國官方的常用新詞,意指經濟增長率下滑將成為一種經常狀態。以往,中國經濟的「一枝獨秀」引來國際投行界的追捧,以為中國代表著世界的光明未來;現在,中國政府視經濟下滑為新常態,那就意味著,在今後相當一段時期裏,中國經濟不但將告別繁榮,而且不再「一枝獨秀」。但是,這個新常態究竟會是何等光景,從中國的官媒上只能霧裏看花。其實,出現這個新常態並非偶然,中國經濟過去十幾年的增長暗藏著一系列隱患,眼下不過是隱患顯山露水罷了。

中國經濟由盛轉衰的奧秘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無非靠國內消費、出口和投資這「三駕馬車」。由於中國的收入分配嚴重不公,佔人口絕大多數的普通民眾的購買力始終不能隨經濟增長而正常上升,因此,過去十幾年來,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出奇的低,2013年僅佔36%,比改革前的1977年還低16個百分點,目前在國際上名列倒數最後幾名。若沒有出口或投資的增長,僅靠國內消費來拉動經濟,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只能達到目前的三分之一而已。幸好中國加入了WTO,因此有十幾年依靠出口快速上升而維持了經濟高增長。但出口過多又導致外匯儲備過大、國內貨幣投放過多,因而產生了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造成的經濟泡沫帶動房價迅速上升,於是地方政府十年前就走上了依靠推動房地產發展來帶動經濟增長的道路。房地產的過度發展超出民眾的實際需要、房價高企越過了普通民眾的購買力之後,就必然出現房產過剩和房地產泡沫。半年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石小敏指出:全社會資金總量的七成左右被拖累在房地產這個鏈條上,如今樓市開始明顯地下行了;中國不得不告別以往持續若干年的投資主導的經濟模式,這個模式被迫轉型,不得不轉。

中國之所以告別經濟繁榮,是因為國內消費、出口和投資這「三匹拉車的馬」先後趴窩,於是就進入了經濟下滑這種新常態。事實上,增長率下滑不過是表象;出現新常態的問題根源在於,房地產業泡沫化,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壞賬暴增,銀行系統岌岌可危,這才是真正的危險所在。國家發改委的徐策和王元不久前指出,1997到2013年中國投資的36%是無效投資,其中2009到2013年無效投資達42萬億。按照他們提供的無效投資數額,我計算的結果是,2009到201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扣除設備購置數額)為127萬億,無效投資約佔三分之一。投資的來源無非是銀行貸款或發行理財產品,無效投資就是壞賬,短短5年裏銀行新增壞賬40多萬億,僅此一項便佔2014年底中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的一半。這種情形若發生在政府不盲目干預經濟、銀行均為私營的自由經濟國家,金融危機早就爆發了。中國稅務雜誌原社長張木生是個敢言之人,他在習近平上台前曾公開指責黨的高層抱著定時炸彈擊鼓傳花,他最近又發言稱,「不要用簡單的新常態來掩蓋我們所面臨的巨大問題,現在有斷崖式崩塌的危險」。

就業艱難從此成為新常態

因通貨膨脹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繼前兩年珠江三角洲大批港台企業關閉,最近長江三角洲的繁榮地區也出現了外企倒閉潮。自去年12月以來,僅諾基亞的東莞和北京工廠、蘇州聯建科技、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以及蘇州的閎暉科技幾家倒閉,即裁員近3萬人。據報導,今年春節前後還可能爆發更密集、更大規模的倒閉潮。除了農民工就業艱難外,大學生的求職也日益困難。據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與趕集網聯合發佈的《90後畢業生飯碗報告》,到去年6月末,2014年的應屆畢業生僅14.3%找到了工作。

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常年是4%,幾乎成了個常數,因此毫無可信之處。但溫家寶曾在2010年3月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時說了大實話:「中國失業人口有2億。」今年1月22日,原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在2015冬季達沃斯論壇表示,由於工資上漲,中國將再減少1.24億人的製造業崗位。目前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是9.4億,一旦失業人口達到3億,真實失業率相當於32%。如果這樣的失業率成為新常態,社會自然難以穩定。復旦大學日前發佈的《中國網絡社會心態報告(2014)》介紹,目前社會上最廣泛的負面社會情緒是不公平感和不安全感,而社會底層群體的反映最強烈。

中國政府的兩難選擇

中國政府目前面臨的長考是,要挽救銀行、避免金融風險,還是要繼續維持經濟泡沫,從而盡量增加就業機會,兩者不可兼顧。目前當局雖然強調要嚴格控制地方政府債務的增加,根本目的是避免倒賬造成銀行破產,但又顧慮到失業率高居不下會埋下定時炸彈,因此不得不首鼠兩端,既松銀根,又控債務。但是,把房地產泡沫進一步吹大,可能增大金融風險,促使金融危機爆發;銀行系統一旦動搖,就會出現資本外逃,那對中國經濟同樣也是致命的。

習近平的反腐運動雖能部分緩解民眾對貪官的恨意,但卻無法消解他們因失業而產生的社會不滿。在高失業率成為新常態的環境下,雖然政治高壓和思想控制、網絡管制會暫時遏制社會不滿的爆發,但不可能維繫長治久安。中國持續20多年的高增長未曾緩解社會不公造成的廣泛社會不滿,今後長期的高失業率很可能孕育更強的民間敵意情緒,而中產階層的「出逃」意識也將因此而進一步強化。

(責編:董樂)

本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讀者反饋

程曉農比杜撰《中國即將崩潰》的章家敦要圓滑一些,只寫了這種不起眼的短文,不過這類根據需要胡編亂造的"中國崩潰論"多年來已經成為笑料,只會帶來"視覺疲勞"!也建議BBC少發表此類當三不著兩的文字,以免降低BBC尚存的公信力.
jinzhy, cn

可以很明確地說 2014年 中國經濟衰退7.4% 如果說去年經濟有增長 絕對是睜眼說瞎話 2014年 各種倒閉 各種跑路 各種拖欠工資 如果還能經濟增長 那只能說中國浮誇風又來了。
未署名

本文作者有些擺弄其貧乏可憐的經濟學知識,來證明缺乏實際調查的中國實際。中國去年是7.4%的GDP,而且依然是世界上製造業最發達的國家。2014年的畢業生就業情況也是分析中的一個大笑話!說中國在走向衰弱,有些言之過早。BBC能發這樣的文章,有損自身形像。新聞與分析能做到只講事實不設立場真的不容易呀,就是因為BBC常有的尊重事實的一貫作風才讓我把BBC作為了解世界的第一首選。可是選發了這篇文章著實令人遺憾。
li, China

果然是長春藤名校的博士。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增長是依靠在廉價勞動力和土地的去得而快速累積.這不是什麼中國奇蹟.就跟台灣過去是亞洲4 小龍一樣.同樣不值得什麼大書特書.這不過是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必然結果.真正的問題還在後面.就是社會公平性,國家財富分配,政治制度的 改革,人權的保障和伸張,尖端科技的領先和發展等等,這些才是真正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

各位可已看到美國現在何以還是世界超強.而蘇聯早崩解破敗,其核心還是在制度. 但是無論中國如何改革,政治制度和人權的伸張是根本緣木求魚的.這也就表示中國接下來幾十年得發展必然放緩甚至停滯是可以期待的.這會表現在社會問題的激增,及人民對政治的不滿進而像國外知名學者說的 澮敗中的中國。
羅強尼, 台北,台灣

中國新常態的實質要是【告別繁榮】,未免令人聽來氣餒失望;若改說中國新常態的實質是要【告別專制】、【告別中共】,必然帶來一股生機勃勃、充滿生命力的風潮。
孟光, Hong Kong

在某些人眼裏,經濟增長率下滑變成經濟下滑,衰敗,繁榮不再,甚至崩潰,這是什麼邏輯。若果像日本負增長又算是什麼呢。我看作者是語無倫次了。
未署名

聽聽人家怎麼唱衰自己也是一種氣度,實際上中國的確有結構性問題。中國領導層要能在最後時刻居安思危,因為審判就要來臨。
中國你好, 悉尼

唱衰中國的文章不少,但這篇是寫得最糟的.再次為BBC感到悲哀,大多數找到的稿件都是這水平。
dlc

作為一名理工科出身的人,光看導入段就感覺接受作者邏輯有問題。

國際投行業認為中國代表著世界的光明未來的說法是誰提出的?從前一句的「經濟增長率下滑」偷偷去掉一字變成中國政府視「經濟下滑」為新常態,再由刪去一字完全改變含義的句子導出不再繁榮也就不說了,不再「一枝獨秀」是認為哪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會超過中國或於中國併肩?

至於正文裏作者核心觀點只有高失業率,但是作者的根據是失業率高達32%。這個數字的可信度以及由這個數字導出結論的可信度還是交給每一位讀者評價了。
Mizuya, Japan

五毛們群起圍攻啊 網上這麼多五毛就知道事業有多嚴重
北京人兒, us

先到中國了解一下把,在外國瞎看新聞就能寫東西?莫名其妙
特工, 地球村

這種文章發表出來既扇了作者的耳光,又扇了BBC的耳光。難道BBC中文網的編輯都是中共派來的?罔顧事實,信口開河,連人民日報御用學者的水平都不如。
批評中共的自幹五

各位中國人,有必要看這篇文章嗎?

只需要看第一行的作者:程曉農

就可以不用看了。

BBC是沒有經費運行了嗎?只會撿便宜的找些64民運法輪功的三流漢奸「磚家」來寫這種無關痛癢的文章。

哈哈哈哈哈哈
王兆, 美國

客觀來說,這篇文章的觀點非常不著調。建議去中國走走看看,問題很多,但絕非你所說的那樣可怕。
未署名

BBC和VOA這兩兄弟檔媒體找的評論"專家",其實共同特色都是一路唱壞中國---唱壞數十年了! 啥中國即將崩壞啦,經濟肯定硬著陸啦,沉重債務會壓誇發展空間啦,...;好笑的是,中國至今的狀態,還真有空間繼續讓這些人唱壞----- 代表沒如他們預言般地崩垮! 更好笑的是,這些專家的描述,和國內實況真的常常差異特大;中國境內目前勞工緊缺;工程師級的基層人才也明顯不足, 中高層技術人才更已向外招攬;不知道他們說的"繁榮不再",指的是啥?

問題當然有---房地產過度炒作和地方政府債偏高;但前者泡沫已經在快速削減中, 後者未來數年不會有明顯增長,過去累積的有政府資產擔保---土地和稅收,不至於成為呆帳!
扯淡專家

經濟學的魅力在於能夠用數字體現社會發展;經濟學的軟肋也在數字,因為這些數字並不能精確表達經濟的發展。程曉農巧妙地利用了這些數字,目的就是要貶損中國經濟。

中國的經濟誠然的確遇到了困難,這說的沒有錯。錯的是,美國有沒有困難?日本有沒有困難?歐洲有沒喲困難?日本可以說曾經是世界經濟史上的一朵奇葩。也就盛了20年,就停滯不前了。這些國家,目前無一不困難重重。憑什麼單拿中國來說事?也不將各國發展同期的經濟狀態來比較,也不將中國的困難做客觀的比較。只拿些數字來唬人。可見,作者的偏見不適合當一名學者。把他文章中的「中國」字樣全部換成「歐美日」,都不用大改,大約都可成立。

其實,中國所走的路,是歐美日本過去所走的路,它們碰到的問題,也必然會出現。一點也不奇怪。請注意:經濟必須和意識形態區分。如果一定要牽強附會,將經濟停滯歸罪於共產黨的領導,不知道你怎麼解釋美歐日不是共產黨領導,也碰到了極大的困難?你不會得出結論說:民主制度必然導致經濟危機吧?
未署名

說得有點過了, 中國經濟發展是有很多新問題出現, 但不可能像作者臆想的那樣一團糟。新一屆中央政府已經對經濟下滑有所凖備, 早幾年就主動調低經濟增長率,調整經濟結構,所以中國經濟會平穩著陸。
旁觀者, Reykjavik

這作者實在給Princeton丟人啊。有批判當然是好的(比如說房地產市場),但是不要亂說話啊,現在用工慌,不少地方招人難。即便西南邊陲的小城市,只要你肯幹,一個月小几千的收入都有的。哪裏來的失業率啊。。。要研究中國問題,還是多出門走走,別紙上談兵啊。
未署名

普林斯頓(Princeton)的博士現在就這水平?看來確實沒必要考慮申請這個大學了。
jemo, Heidelberg,Germany

希望BBC不要VOA化。VOA已經大妓院化了。在VOA的文章裏,中國崩潰幾十遍/年了。不明白它還好意思接著年年說。換句話就是不要臉到家了。相對VOA, BBC有的文章還相對客觀一些。奉勸BBC別讓VOA的御用的所謂經濟學家再寫文章了。他們文章十年前和十年後沒有區別,就是不顧現實一味唱衰中國。URGELY!
一山, 英國

按照西方的經濟學,中國經濟早就在十幾年前崩潰了,我覺得西方應該好好的研究下中國的經濟,倒不是說什麼中國經濟有什麼高深的地方,只是至少也有可取的地方,互相結合,才能造福大家,而不是一味的唱衰,幾十年的唱衰,難道就是為了有一天終於崩潰了的時候說句,我早在幾十年前就預測一定會崩潰了,這樣的預測有毛用呀。
Aaa

BBC作為一個嚴謹、客觀的新聞媒體,一直在中國國內有不少讀者。但這次發表的所謂「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的文章,很令人遺憾!我想如果經濟學博士都是這種水平的話,小學生都可以成為經濟學家。
未署名

先捧殺,再唱衰,西方的技倆。社會不滿是有的,什麼時候辦事不求人中國就有希望了。
未署名

在美國之音常常被質疑和詬病,又來BBC忽悠了

未署名

本文章比業餘還業餘,作者對中國及中國各個領域的新常態說法實質一無所知。新常態說法實際上是中國政府的高度自信的體現!
未署名

新聞能不能靠譜一點
Hubei.China

到去年6月末,2014年的應屆畢業生僅14.3%找到了工作。我要告訴你的是,學生們7月份才畢業。你是危言聳聽呢還是嘩眾取寵???另外,我雖然不敢斷定明年是否會出現失業潮,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企業招工難,普遍的招工難。不深入的了解現實,根據他人的幾個數字就斷章取義。紙上談兵說的就是你!!!!!!
波波, 中國

程曉農在《中國新常態的實質是告別繁榮》一文中說:「中國之所以告別經濟繁榮,是因為國內消費、出口和投資這三匹拉車的馬先後趴窩,於是就進入了經濟下滑這種新常態。」 這純粹是胡扯。中國去年經濟增長7%,根本沒有「經濟下滑」。 程曉農又說:「目前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是9.4億,一旦失業人口達到3億,真實失業率相當於32%。」 既然勞動年齡人口比需要勞力多三億,那為什麼還要「放開二胎」,鼓吹多多生人? 再多生四億,失業人口就達到七億,還騙人說「只有多生人才能發展經濟」。
未署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