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叛逆與理性之間的七年級。2011年結束一年的放蕩之旅後,開始藉由文字創作,拼湊真實世界的模樣。
上網看見「臺大職涯座談會」來賓名單,我卻感到擔憂。
「前IBM人資長、輝瑞大藥廠人力資源副總經理、前裕隆集團大陸總部執行副總、前宏達電人資副總、廣達電人資協理、保聖那管理顧問總經理。」
講者的身份背景也表示傳統教育體制所謂的成功即是進入大企業,若能進入世界級公司絕對代表成功的年輕人。
可是過了30以後,我漸漸發現年輕人的職涯規劃不能只有工作,其實還要把生活、旅行、家人、甚至是愛情規劃其中,所謂的「成功」可以有很多種可能。
我身旁不乏進入大企業工作的朋友,他們過了30後變得很不快樂,會羨慕別人能結婚、能旅行、能活得開心,嚴重的人會自我質疑,彷彿在大企業工作變得毫無意義。
於是,他們會跑來問我該不該離職旅行?
有位心理學家說:「窗子是玻璃做的,鏡子也是玻璃做的。透過窗子可以看到他人,而鏡子因為塗抹了一層水銀,所以你能看見自己。當你慢慢擦拭掉屬於你身上的那層水銀,可以看到別人時,你就會擁有快樂了。」
我會鼓勵那些不快樂的朋友先去嘗試改變,去閱讀、去交不同圈子的朋友、去喝個爛醉也好,無需把旅行當成唯一。因為工作就像那一層水銀,只會照見我們的焦慮與憂愁,進而過度放大。
人像樹木,若要成長不能只依賴單一元素,有時需要水與陽光,若水太多會被淹死,陽光太強會枯死,二者適量才會延續生命。
生活的延續同樣無法依賴單一元素,我看見有工作者過度工作感到鬱悶,也有旅行者過量旅行感到焦慮。真正能樂在生活的人都能二者均衡,知道何時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倘若在上班時間想旅行;在旅行時間想工作。不對的時間做不對的事,往往都是負成長。
回到人生的職涯規劃,不應該只關心進入大企業工作,還要關心自己嚮往何種生活模式,了解自己是務實型還是浪漫型?當然也可各半。
假設你是窗子性格,可以偶爾變成鏡子照自己;你是鏡子性格,可以偶爾變窗子看別人。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生活才會更豐富而不會過於偏激。
閱讀社群創辦人說:「人生,才是你真正的正職。」
我覺得人生可以有很多正職,可以學習當爸爸、當爸爸的兒子、當丈夫、當情人、當求知者、當解惑者。
若你擔心自身職涯問題,多去聽不同故事、多去體驗不同生活方式、多去談幾次不同戀愛。這些過程自然會引導你人生方向。
年輕人,人生正職真的不只有工作而已。
我覺得人生可以有很多正職,可以學習當爸爸、當爸爸的兒子、當丈夫、當情人、當求知者、當解惑者。
若你擔心自身職涯問題,多去聽不同故事、多去體驗不同生活方式、多去談幾次不同戀愛。這些過程自然會引導你人生方向。
年輕人,人生正職真的不只有工作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