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2015

德國之聲:香港與台灣的被殖民焦慮

《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4月19日引述港台媒體的相關論述指出,香港和台灣的被殖民焦慮,持續陷入深層膠著狀態。內容指出,時下香港的政治處境,不止停頓,而是大倒退,令人想起了,過去年代非洲的「反殖民宣言」,這讓港人頗為感同深受。台灣方面,中國在國際上把台灣矮化為中國一省,讓台灣淪為國際組織裡面,中國從屬的小跟班。

香港像個殖民地

香港《明報》發表一篇《北望,不如南看》,訪問香港政評家鄺健銘的專文。內容指出,愈來愈多港人,懷緬港英時期。人們也可以見到,龍獅旗在去年的雨傘運動戰場四處飄揚;甚至鄺健銘近來出版的新書《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其封面也是大大一張米字旗(即英國旗)。鄺健銘說,現在的“香港(就)像一個殖民地”;這讓他想起過去年代,非洲人所發起的「反殖民宣言」,人民訴求有自我管理權,需有新聞及言論自由。他說,當年的這類宣言,與今日的香港人的想法雷同,深獲共鳴。他也認為,香港如今的政治處境,不止是停頓,而且大倒退。

鄺健銘認為,香港人對港英政府時代的念念不忘,其來有自,他以地緣政治的方法學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中英2個宗主國最大的區別,是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的迥異。中國這個大陸國家,講求中央集權,而英國作為一個海洋國家,讓香港充分發揮作為一個海洋城市優勢,二者相得益彰。

鄺健銘認為,「弱政府、強社會」是香港的社會資產,也讓香港有強大自理能力;而現在的香港開始出現順民文化,還有電視不發牌照、出版業受箝制等。北京這套「大陸國家」文化,會給香港,帶來危害,此即要求單向效忠、限縮自由空間、行政權主導一切,欠缺制衡機制;另一方面,社會發展的可能想像空間,個人自我(個性化)的空間,氣息奄奄。

台海和平是自我麻痺

《自由時報》本週一篇社論,名為《六十六年來最麻痺的狀態》,內容指出,馬英九接見瑞士聯邦前總統顧胥班(Pascal Couchepin)等一行人時表示,“兩岸目前處於六十六年來最穩定與和平的狀態”。該報社論則批評說,倒是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比較務實,他指出“中國這隻獅子不但已經醒過來,而且是一隻會吃肉的獅子”,中台目前表面上情勢和緩,然而中國卻從未放棄武力犯台打算。

社論還說,台灣的(目前)狀態代價過高,“把台灣矮化為中國地區,(讓台灣)在國際組織淪為中國的小跟班,國防整備竟成了軍官社交工具(阿帕契事件),共諜如入無人之地,資金大量流入中國,台灣產業萎縮,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所得倒退十五年,唯有紅頂商人獲得暴利。社論還說,“(馬英九眼中)最穩定與和平的狀態,根本是假象”。2010年黑箱簽署的ECFA,不僅沒有帶來馬英九先前宣傳的(中台)馬上好,還種下台灣產​​業經濟慢性惡化的病根;接下來的黑箱服貿,點燃台灣公民怒吼,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議場,從而導致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一役崩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