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訂15日公布,美國學者呼聲最高,知名經濟學家席勒(Robert Shiller)、羅格夫(Kenneth Rogoff)與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都是熱門人選。
歐盟抱走了今年諾貝爾和平獎,最後壓軸的經濟學獎再頒給歐洲的可能性不高,經濟學界普遍看好專精於行為財務學與市場波動的美國學者席勒,以及擅長公共債務等議題的羅格夫與萊因哈特。
美國聯邦準備銀行編匯的全球最常被引述的經濟學家名單中,歐洲學者只占少數。
63歲的法國學者布蘭夏(Olivier Blanchard)在該預測名單排名第八,但礙於他現職為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的身分,可能過於政治性而未獲提名。法國土魯斯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家泰勒爾(Jean Tirole)排名第11,但59歲的他可能被視為太過年輕。
過去10年來,20名經濟學獎得主與共同得主中,美國學者就占17名,其中有2名為以色列裔。這50年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審團將決議過程保密到家,外界很難窺探委員會的心意。
不同於其他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頒發,經濟學獎並未列入諾貝爾先生的遺囑中,後來瑞典央行為紀念諾貝爾先生而設置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公布首位得主。
經濟學獎最初20年是由歐洲與美國學者分庭抗禮,但1990年來幾乎全由美國包辦,也被視為是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與麻省理工學院(MIT)等少數名校爭搶的榮耀。
1993年「美國與歐洲經濟學與經濟學家」研究的共同作者、蘇黎世大學教授佛萊(Bruno Frey)說,歐洲學者過度仿效美國人。在歐洲的原創點子太少,不斷尋找來自美國的靈感。這樣無助於抱走諾貝爾獎。
上次奪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歐洲學者,是英國籍的塞普勒斯裔學者皮薩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他在2010年與另2名美國學者共同獲得這項殊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