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2013

搶救青年失業 從結構著手

孫明德 青年失業已成為目前世界各國急需解決的難題。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5月份所發表最新的「全球青年就業趨勢」,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內全球青年失業率仍然無法獲得改善,將維持12%左右的水準,並且認為長期失業、兼職和非典型就業的人口都在持續成長,這樣低度就業的情況,將使得青年就業危機比表面數據顯示的更嚴重。 台灣的情況也是如此,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人力資源調查》所公布的數據,台灣15~24歲失業率高達12.6%,接近全球青年失業的平均值。若與整體失業率相比,台灣青年失業率是全體失業率的2.98倍。因此,要有效解決台灣青年失業問題,必須先從青年失業的成因來分析,才能夠對症下藥。 從需求面來看,全球化因素使得台灣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從高勞力密集產品(傳統製造業)轉變成高技術或高資本產業(資訊與通信科技產業),造成出口的就業效果降低。因此,即使這些新興產業持續在成長,但仍無法避免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結構性失業問題。此外,對於雇主來說,一般認為青年缺乏工作經驗與穩定性不足,加上企業都希望能夠雇用具備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才,不願意花時間與金錢進行在職訓練。 就供給面而言,高等教育擴張,使得大學畢業生急遽增加,數量增加的同時,教育品質並沒有隨之提升,使得學生平均素質下滑。再者,社會變遷與整體經濟環境的改善,父母親過度保護孩子,使得部份年輕人的價值觀扭曲,不願做高勞動性的工作,導致尋職更加困難。同時,就青年的角度來看,由於工作機會的資訊不足,加上尚未承擔家計的責任,容易為了尋找更佳的工作機會而離職。 全球化因素、產業創造就業能力不足、家庭與青年價值觀改變、高教品質無法提升與勞動市場區隔等因素,造就了台灣青年高失業率的現象。因此,要有效解決台灣青年失業問題,建議政府未來應著重在內需型以及服務業的發展,以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持續提升教育品質,維持高等教育競爭力,發展學生多元能力,來適應多變的就業市場。 另外,根據勞委會最新的《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發現青年勞工初次求職有遇到困難的情形,所遇到的困難以「經歷不足」與「不知道自己適合哪方面工作」兩者的比例為最高。所以建議政府,應加強青年以及在校生的就業輔導與職涯輔導服務,以縮短「學用落差」與「資訊不對稱」的現象,並釋出更多的誘因讓企業參與,強化產學合作的功能,協助青年從教育順利接軌至職場。 青年人是國家發展的趨動力,青年就業問題不僅關乎青年自身的人力資本累積,也牽動國家未來整體經濟發展的優劣。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現在這一代的青年人較上一代遭遇更大的挑戰,面臨更艱難的就業環境。 因此,未來政府除了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與經濟成長,來降低整體的失業率,同時也要針對青年失業的結構性問題對症下藥,如此才能有效搶救青年失業危機。 (作者是台經院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心人力及勞動組組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