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2013
香港人的台灣情懷
(張鐵志)
搬來香港後,幾乎遇見的每一個人都跟我說多麼喜歡台灣,台灣多麼舒服,多適合生活,甚至想移民去台灣。
的確,報章雜誌每個月幾乎都有關於台灣的旅遊報導,地點也越來越深入;這半年在香港最紅的一家咖啡店(以賣鬆餅聞名),是來自台北的一家咖啡店,任何時段至少都要排隊1小時以上。我問朋友為何愛去,她們說因為很有「台味」。
香港來台的遊客除了傳統的旅遊行程,還有許多是為了文青咖啡店、去東海岸騎自行車,或參加剛剛結束的野台開唱音樂節。在香港大學的民調中,港人最有好感的人就是台灣人。
為什麼如今台灣在港人心中呈現如此神奇的魅力呢?不過十年之前,香港人可能自己覺得比台灣「先進」(其實我們台灣人可能也這麼覺得),流行文化也比台灣更強大,現在卻出現港人哈台風,為什麼?
主要原因是在於過去十年台灣出現了生活方式與觀念價值的重大變化,而這些變化是香港人欠缺,並且越來越重視和所欲追求的。過去十年的台灣出現了生活美學的變遷,從台北到台南,出現一家又一家不同特色的咖啡店、小店、民宿,而香港原本就因地狹人稠、生活擁擠,加上地產霸權造成的昂貴租金,所以很難有這些獨立咖啡店、書店或其他小店的存在空間,更遑論東海岸的藍色海天。
欽羨台灣民主政治
過去幾年,由於大陸自由行遊客大量湧進,使得原先人多地小和租金昂貴的問題更為惡化,許多傳統老店舖、餐廳因為無法負擔租金而一一關閉。這都使得台灣相對於香港的「慢活」和豐富的巷弄文化在港人眼中更具吸引力。
另一方面,如同此前在這專欄提及的,過去十年,香港人也興起新的價值、新的社會運動:如對文化保育和社區的關注、對於土地和農業的重視、對於發展主義的反省,因此也不斷有香港朋友去高雄美濃或者其他社區參訪。
另一種對台灣的欽羨,當然是民主政治。2012年大選時,在網路上就流傳好幾支港人製作的短片描寫台灣競選的過程,以及感嘆為何台灣總統是全民票選,香港特首卻只是由1200人的小圈子選出。而以往香港媒體喜歡嘲笑台灣國會打架,現在面對未來不確定的特首和立法會的雙普選,他們只希望早日能夠如台灣一樣,真正地選出自己的行政領導人和民意代表。
當然,普選是重要的,卻只是另一波民主抗爭的開始。所以我也總是喜歡澆香港朋友冷水,說台灣沒有他們想像中的好:我們有了普選,權力依然傲慢地無視民意,政府依然無能;我們有了許多新的價值和社會運動,但這個縣政府強拆大埔農戶,那個縣政府硬挺違法建造的美麗灣大飯店,而中央執政黨的發展主義依然囂張。比起香港人對我們的熱愛,更多台灣年輕人無奈地覺得這是個鬼島。
鬼島成為美麗之島
然而,台灣真正美好之處,在於我們正努力著讓這個鬼島成為美麗之島。許許多多的台灣人在城市與鄉村的生活中,或者在凱達格蘭大道前,奮力抵抗著時代的墜落──而我們香港的朋友也正進行同樣的戰鬥。於是,兩座島嶼可以彼此學習,一起前行。
台灣評論人、現任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