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2013

台灣公民運動的典範

二十餘萬人走上街頭,穿著白衣,擠滿整個凱達格蘭大道。沒有激情的口號,沒有暴力的演出,沒有煽惑的語言。俯望下去,白茫茫一片,彷彿是雪地千里。令人驚覺台灣下雪了,下在沉冤莫白的八月。有多少冤屈,多少悲慟,全部匯聚在最高權力總統府的廣場上。這場公民運動,完全是由年輕一代號召出來。一九八五行動聯盟,是一個沒有真正領導者的組織,而是由互不認識的網友組成。他們藉由網路的串連,一傳十,十傳百,短短數天就已經傳遍全島。這場龐大群眾的共同訴求,就是要追究洪仲丘命案的真相。 這不是茉莉花革命可以比擬,卻是台灣民主運動一次寧靜革命的典範。七月三日,洪仲丘在軍中暴斃的消息傳出後,立即在整個社會造成震撼。若是在第一時間如實把命案事件清楚交代,就沒有國訪部長的請辭,就沒有軍事法庭的鬧劇,就沒有後來全民的憤怒。台灣已經不是可以容許官員說謊的時代,也不是一個可以輕易蒙蔽的社會。當他們產生危機感與恐懼感,便立即形成一股命運連帶感的強烈回應。 這種回應,完全是針對馬政府對命案事件的推拖拉。馬政府五年來最有效率的群眾動員莫過於此,必須是總統府、行政院、國防部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造成這樣可觀的民氣。首先由三軍最高統帥承諾「管定了」之後,洪仲丘軍中命案不僅沒有真相,應該承擔責任的軍中長官完全受到豁免,被判刑的小兵又立即交保。徹底暴露了一個共犯結構,原來軍中文化竟是如此官官相護,人權又竟是如此遭到輕侮蔑視。洪仲丘事件不會是最早的一個,也將不是最後的一個。 馬英九總統宣稱「管定了」之後,社會群眾的期待立刻拉到最高點,認為最高統帥必然可以使真相大白。結果,最高的承諾,換來最輕的結果,真相仍然留在煙霧裡。社會難道不感到憤怒嗎?然而,這樣的憤怒絕對不是始於洪仲丘命案。在他之前,就已經發生過江國慶事件。軍中文化全然獨立於整個台灣社會之外,能夠掌控的唯總統而已。血跡斑斑的記憶,都鮮明留在每個家庭。而又不止於此,台灣所有成年男性有誰沒有服役經驗?每個人的當兵過程都是一種試煉,洪仲丘的遭遇,簡直就是每個服役經驗的放大版。 這五年來,社會的不安騷動持續累積。馬總統只是注意他個人的清廉,卻放任官僚體系的腐化。所有的承諾,往往使社會民眾的期待落空。一九八五聯盟能夠在最短時間號召最多群眾,無疑是藉助了背後巨大力量的驅使。從反核四、反大埔、反服貿以來,社會不分族群都有深深的挫折感。這一連串事件,已經不能使民眾信任。再加上層出不窮的貪腐事件爆發,更是使年輕一代看不見未來希望。洪仲丘事件,就在此刻發生,徹底點燃他們內心的悲憤。他們沒有過多的訴求,也沒有政客的花招。目標很明白,就是希望知道洪仲丘命案真相。 從來沒有看見這樣和平、理性、安靜的公民運動,也從來沒有出現這樣頗有默契的群眾運動。網路只是要求出席者穿上白衣,現場景象果真就是遍地白雪。這次年輕世代所展現的氣象與格局,似乎正在改寫歷史。不同於過去的吶喊與叫囂,他們都是以靜坐姿態來表達。那種氣勢,也使得行政院長不能不立即作出回應。改善軍中人權是這場運動的訴求,但是真相的交代才是無可逃避。對於未來的公民運動,已經立下典範。新世代的行動,是那樣開放磊落,是那樣無可輕侮。 (作者為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