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2014

聯合國氣候報告預言環境災難

紐約時報 日本橫濱——科學家們周一報告稱,氣候變化已經對每個大洲和全世界所有的大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還警告,除非溫室氣體的排放得到控制,否則這一問題很有可能大幅惡化。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隸屬於聯合國,定期匯總關於氣候科學方面的信息。這個委員會得出結論,現在冰蓋正在融化,北冰洋上的浮冰也在瓦解,與此同時水資源供應出現緊張狀況,熱浪和暴雨日益加劇,珊瑚礁正在消亡,魚類和很多其他生物朝着兩極遷徙,有些甚至面臨滅絕的危險。


報告同樣指出,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正威脅着沿海地區的居民,海洋也因為吸附了由汽車和發電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逐漸酸化,導致一些生物死亡或生長受到阻礙。

冰凍在北極圈內土壤里的一些有機質自人類文明開始前就已存在,可如今也在融化,科學家們說,如果讓這些物質轉化為溫室氣體,只會讓全球變暖更加嚴重。

科學家們在這份報告中稱,最糟的還不只這樣。報告中尤其強調,全世界的糧食供應都處在極大危險當中——這一威脅會對最貧困的國家產生嚴重後果。該報告是三個報告中的第二個報告,明年世界各國會嘗試就一項新的全球氣候協定達成共識,預計這些報告屆時會受到相當的重視。

這是IPCC迄今為止發表的最令人警醒的報告之一。這個委員會在2007年同阿爾·戈爾(Al Gore)一起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原因是為闡明氣候變化的風險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周一在橫濱發表的報告是幾百位作者的最終成果;這一系列報告中,此份報告及下一份報告的草稿中的細節在過去幾個月里被泄露了出來。最後的那份報告將於下個月發佈。

這一報告試圖闡述環境變化對人類社會未來幾十年所產生的影響。儘管經濟及科技的進步也許可以和全球變暖的影響相抵消,報告還是指出,環境變化有可能引發相當大的混亂。

報告列舉了大規模死亡或身體傷害的風險、對公眾健康的可能危害、人員流離失所,以及大規模遷徙的可能。

報告表明,「在整個21世紀,氣候變化的影響預計會減緩經濟增長,讓消除貧困愈發困難,進一步危害食品安全, 加深已經存在的貧困性陷阱,併產生新的陷阱,而此現象在城市地區及新興的飢餓熱點地帶尤為明顯。」

報告還列舉了間接由氣候變化引起,為了土地和其他資源發生暴力衝突的可能。氣候變化「加劇了這些長久以來導致衝突的驅動因素,比如貧困和經濟動蕩。」

科學家們強調,氣候變化不僅僅是遙遠的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而是現在的當務之急。舉例來說,美國西部很多地區山上的積雪正在減少,威脅到了當地的水供給。而僅有的降雪在今年也融化的更早,這意味着只會有越來越少的融化雪水來緩和炎熱的夏天。

在阿拉斯加,海上浮冰的瓦解使得巨大的浪潮襲擊海岸線,造成頻繁的水土流失,這已經讓多個沿岸社區不得不全體遷移。

不過,專家也的確發現了一個亮點。自從該小組2007年發佈報告以來,已經找到了越來越多的證據,它們顯示世界各國的政府和企業都已經啟動了廣泛的計劃,以適應氣候變化的衝擊,即使美國一些保守派及少數科學家仍然在否認問題的存在。

「我想,有效地應對氣候變化,會成為大國的使命,」撰寫這份報告的工作組的聯席主席克里斯托弗·B·菲爾德(Christopher B. Field)說。菲爾德是卡內基科學研究所(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在加州斯坦福的地球科學家。

在一些領域,人們一度會迴避如何適應全球變暖這個話題,理由是那樣就會轉移人們對需要削減排放的注意力。然而過去幾年裡,思路發生了轉變,一些科學家和經濟作家所做的研究也指出,兩種策略需要同時執行。

然而由於全世界並未成功地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委員會認為,適應的努力遠遠無法應對未來幾十年氣候變化的加劇。委員會具體提到了一種風險,即在氣候變暖後,農民無力滿足高速增長的糧食需求。

「如果供應少於需求,那麼有人就會得不到足夠的糧食,」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氣候科學家邁克爾·奧本海默(Michael Oppenheimer)說。「如果有人得不到足夠多的糧食,他們就會挨餓。是的,我很擔心。」奧本海默參與了新報告的撰寫。

報告說,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幾乎完全沒有加劇全球變暖,然而隨着氣候變化的干擾加劇,他們卻會首當其衝地承受後果。報告中提到,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計窮國每年需要多達1000億美元,努力對抗氣候變化的後果,但目前他們每年從富國拿到的此類援助最多也只有幾十億美元。

儘管1000億美元的數字包含在長達2500頁的主報告中,但在供世界政治領導人閱讀的48頁摘要中,這一數字卻被刪除了。在橫濱舉行的一場為期一天的編輯會議中,摘要經過了最後審讀。這一修改是審讀過程中最重要改動之一。

做出這個修改是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若干個富國對措辭提出了疑問,當時身在會議室的數人透露。由於討論是在私下進行的,所以他們不願公布身份。

措辭存在爭議是因為,今年9月將在紐約舉行的一場世界領導人峰會上,窮國會再次提出索取援助的要求。各國領導人將尋求在一項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條約上取得新進展。

許多富國認為,每年1000億美元的要求不切實際,這實際上是要求富國在國內經濟困難之時,把海外援助預算翻一番。這種論調讓窮國領導人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憤怒,他們感覺自己的人民在為西方數十年來肆無忌憚的消費承擔代價。

20年來,國際社會約束溫室氣體排放的嘗試可謂收效甚微,外界也並不清楚今年秋天在紐約舉行的談判能否產生任何不同的結果。儘管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富裕國家,溫室氣體的排放已經開始小幅下降,但中國和印度這樣正在崛起的經濟大國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大大超出了富國減少的排放。

對於較為貧困的國家,糧食並不是唯一的問題,但可能是最為嚴峻的問題。近年來已經有很多次,氣候對主要產糧區造成干擾後,致使糧食供需失衡,進而促使糧食價格提高,這些事件至少暫時逆轉了數十年來全球對抗飢餓的成就。

這份新報告中對糧食供應提出的警告,措辭比該委員會過去發佈的任何報告都更加尖銳。這反映出,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揭示出,許多農作物對熱浪和水資源壓力十分敏感。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科學家戴維·B·洛貝爾(David B. Lobell)對這一研究課題發表過多篇文章,他也參與了新報告的撰寫。洛貝爾在接受採訪時說,目前人們為理解這種風險所做的研究太少,更不用說如何通過改良作物種類、改善農業技術來應對這種風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