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2014

2014年中國環境預測

從黃浦江漂浮的死豬,到各大城市的霧霾天氣,2013年的中國環境經歷了戲劇且波折的一年。中外對話採訪了過去一年中為我們供稿的作者,請他們展望在2014年中國環境將何去何從。

李秉勤,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亞太學院克勞福德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

2013年,中國城市飽受霧霾侵擾。人們頻繁地把中國城市的霧霾問題與20世紀50年代倫敦的空氣污染相比較。雖然公眾呼籲政府認真對待,採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但普通市民完全沒有自己採取行動的意識。減少工業污染與新一屆政府提升經濟結構、避免破壞環境發展經濟的意圖相符,因此中國城市的空氣質量或許真的會有所改善。不過,由個人和家庭造成的空氣污染更加嚴重,而且人們對此的認識還不夠深。中國的領導精英們也沒有就頻繁的汽車使用等問題達成共識。在公眾眼裡,所有事情都是政府的責任。

過去十年中,水污染問題反復引起公眾關註。政府也曾採取措施關停污染水道的小工廠,但水污染仍是造成水資源供給減少的重要原因 。從長期來看,水資源短缺或許更難解決。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地下水位快速下降。與污染不同,公眾就水資源短缺問題討論較少。不過,我們看到媒體正在越來越多地關註這個問題,估計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水資源短缺問題也註定將更受公眾關心。


據估算,未經處理的城市垃圾總量年均增長3%。目前未處理城市垃圾總量達到40億噸,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建築廢料。超過三分之一中國城市被垃圾山包圍。城市居民並未對此負起責任,而大城市社區的垃圾分類項目也執行不力。隨著城市更新速度加快,地下填埋成了處理建築廢料的主要辦法。建築廢料不可循環,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有意思的是,這個問題之所以能引起公眾的註意還是源於某地居民抗議在城市裡修建垃圾處理設施。這種“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只會耽誤問題的解決。但爭議也可以轉化為機遇,讓公眾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促進科技創新。

薛瑾,丹麥奧爾堡大學城市規劃系助理教授,著有《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的住房:不穩定的關系》一書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多的人從經濟改革中受益。但隨著平均富裕程度的提高,中國城市環境每況愈下,空氣污染、水污染、噪聲、城市熱島、交通阻塞、生物多樣性缺失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突出。不斷惡化的城市環境質量不僅給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幸福造成挑戰,也助長了全球變暖。中國發展的多個趨勢表明,如果有關方面不採取適當的政策和城市規劃,中國的城市環境將進一步惡化。

首先,中國的建築熱仍將持續,這是因為中國迅猛的城鎮化不會停止,而且中國人普遍希望通過增加人均居住面積達到西方的生活標準。住房建設不僅將消耗大量自然資源並占用大片土地,住房總面積的不斷增長還將增加傢具和電器的消費,供暖和製冷則會導致能源需求的上升。第二,家庭擁有汽車數量以及駕車旅行的增加要為發達城市地區的空氣污染負主要責任。隨著經濟增長帶來家庭收入和個人機動性進一步提升,以及城市結構和基礎設施建設繼續以優先考慮機動車的方式發展,這一趨勢只會不斷強化。第三,城市擴張總體上需要不斷建設基礎設施並將為開發土地轉變成為來經濟增長的引擎,因此存在為了地方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可持續性的危險。

城市環境管理的挑戰不僅來自當地人對清潔空氣和良好生活的需求,更來自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等全球性重大問題。未來當城市成為中國人主要定居地之時,我們應該更多地關註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多地去試著理解那些致使城市環境惡化的機制,並採取適當的規劃策略和政策來應對。城市可持續性關乎所有城市居民,關乎生活在地球其他地區的人們,也關乎子孫後代。

衛梵斯,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兼中國項目聯合負責人

2013年將作為“空氣末日”之年在中國人的記憶中留下永恆的烙印。一年到頭霧矇矇的天空(比如一月的北京、十月的哈爾濱、十二月的上海)引起了媒體、公眾和中國領導人前所未有的關註。作為回應,中國政府出人意料地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和監管行動。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國務院九月份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它為城市設定了具有約束力的城市空氣質量改善目標,規定了提高燃油質量和地區燃煤上限等一系列控制污染的具體措施,要 求各城市採取緊急污染響應方案等。一些省市也出台了更為詳細的指導規定;北京更是在發布其84條計劃之前宣佈對PM2.5宣戰。

如果2013年是政府治理空氣污染計劃的肇始之年,那麽2014年就是上述方案正式投入運行的第一年。舉幾個交通運輸領域的具體例子:自1月1日起,更清潔汽油標準在全國的實施意味著汽車污染排放將大大減少;類似的清潔柴油標準將於年底前推出。在北京,新的汽車總量限制將使通過搖號獲得車牌的幾率更小,而與此同時將有上千輛以電能和天然氣為動力的公交車和城市卡車上路。2015年以後將有更高的目標推出,特別是針對北京及周邊地區、長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全方位新規和目標。

當然,衡量最終成功與否的不是政府推出了多少規定——也不是政府的規定實施情況如何——而是人們呼吸的空氣的質量究竟有多少切實可測的改善。中國近期建成了覆蓋面很廣的空氣質量監控網絡,每小時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數據供媒體、公眾和政府參考。遺憾的是即便是在中國已經推出全面改善空氣質量方案的情況下,要解決空氣質量的危機大概也需要很多年時間。2014年,中國公眾是否有耐心等待漫長的清理過程結束,再忍受幾年空氣污染(以及偶爾的空氣末日),將與治理污染的計劃和政策一樣值得我們的關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