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2014

邁向一個更公義的服貿

李丁讚

這次反服貿學運中,除了黑箱的民主問題外,另一個核心的爭議則是產業不正義的問題。簡單地說,在兩岸服務貿易的協議下,台灣和中國的服務資本將進入對方,也將引發雙方服務產業生態的大重組。一般說來,在自由貿易下,越是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越是有利,而不具競爭力的企業將要受害、甚至被淘汰。這是一個利害得失非常清楚的遊戲,而且,一方的利得,將是建立在另一方的損失之上,這也是贊成服貿和反對服貿,會變成勢不兩立的雙方,似乎毫無妥協的餘地。


為了彌補弱勢企業的損失,政府宣稱編列了900多億的經費,要幫助這些弱勢企業轉型,以增強其競爭力。但是,在這個競爭遊戲中,得利者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強勢企業,可是,對弱勢者的補助,卻是由全民的納稅金來支付,這樣公平嗎?很明顯,這不是公平的。如何從「得利者」那裡,而非全民,抽取適當比例的營利所得,並將這筆所得用來幫助遊戲中的「受害者」,才是符合公義的遊戲規則。


得利受害相互關聯

「補救稅」的制訂,一定很複雜,企業可能也會用盡各種方法來節漏稅。因此,這裡我提出一個更為簡便,但效果可能更大的方法來解決服貿所引發的正義問題。
我建議,主事單位如經濟部應該出面,把未來可能的得益者和受害者,都召集過來一起開會,雙方把各自的立場,以及可能面對的希望和困境,都清楚地陳述出來。這些論點也許不那麼新鮮,但重要的是讓雙方知道,「得益」與「受害」二者,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體,彼此之間有強烈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強勢者在這個過程中,會慢慢知道自己利益,乃是建立在受害者的損失之上,也因此願意把這個遊戲中的利得分享出來,幫助受害者成長轉型。
自由貿易下,如果每個廠商都只是一個競爭者,而沒有看到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必然造成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勢,貧富不均的情形也會越來越嚴重。
但是,我們如果能透過各種社群營造的方法,建立廠商之間的連結,讓大家看到,彼此在全球化趨勢下的共同命運。這樣,新的社群聯帶是有可能創造出來的。只有在這種情形下,我們才能真正一方面享受開放自由所帶來的好處,但又能夠克服、甚至超越其所帶來的問題與困境。

讓對立零和變雙贏

但是,這種社群聯帶絕不會自動產生,而需要有人積極去安排促成。本人認為,在服貿的溝通過程中,主事者如何在公正民間社團的監督下,積極促成雙方會談,讓贊成與反對的雙方建立契約與承諾關係,從內部化解服貿的弔詭與矛盾,讓對立零和的關係變成雙贏共生的關係,也透過這個過程,讓台灣變得更加合作,而不是更加對立。這不只能化解服貿衝突,而且能透過服貿來建立新的共同體,把台灣社會帶往更高的境界。

清華大學人社院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