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容君
旅居日本10年的美國導演Ian Thomas Ash拍攝《A2BC- 福島核災後,孩子呢?》紀錄片,記錄福島孩童們在遭遇輻射受曝後,被檢驗出甲狀腺囊腫比例日益增多,反映在生理上跟心靈上的微妙變化。這使我想起20年前就讀大學時,隨著教授訪視輻射鋼筋污染社區,醫師為幼童進行甲狀腺觸診的記憶,媽媽們急切地想知道受到輻射暴露後,孩童在生長發育健康上的可能影響以及怎麼補救。
福島已33兒童罹癌
核災最直接的傷害是輻射暴露所引起的健康影響,日本政府目前報導說受到輻射傷害的人數非常有限。事實上,與輻射暴露有關的癌症中,學理上以白血病潛伏期最短(可短至兩年左右),其他癌症(包括甲狀腺癌)多數需要5-10年以上。車諾比核災研究指出18歲以下受到輻射暴露的孩童與成人,暴露10年後的甲狀腺癌發生率是暴露5年後的10-12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福島核災中,日本福島縣「縣民健康管理調查」研究委員會於福島核災3年後公布福島兒童被確診罹患甲狀腺癌已有33人,較去年11月的26人增加7人,這與車諾比核災報導甲狀腺癌可短到3年左右的觀察結果相似。
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2月28日首度公布為期兩年針對福島核災劑量評估與健康影響效應之分析研究指出,對於污染劑量最嚴重的地區(包括福島縣浪江町與同飯館村),居住四個月暴露劑量為12-25毫西弗估計,預測女性跟幼兒罹患甲狀腺癌(70%)、乳癌(6%)和固體癌症(4%) 的風險會增加,以及男性跟幼兒罹患白血病的風險增加(7%)。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同時也指出,倘若能在核災事故發生時,進行有效的緊急疏散,那麼就可以減少民眾更多不必要的輻射暴露,降低後續多種癌症跟健康傷害的發生。
從日本經驗反思台灣,國內核災應變機制與核電廠緊急疏散圈內之人員疏散、輻傷醫療、環境和食物安全等因應處理的能力仍非常不成熟。台灣地小人稠,短短南北400公里就有3座已運轉的老舊核電廠,以及一座蓋了近20年還未完工的拼裝核四廠,這也難怪在福島核災後台灣民眾對於核能安全擔憂程度居高不下。
核災發生無處可逃
親愛的國人與當權者,請試想,一旦發生核災爐心融毀意外,核電廠30公里內都必須疏散,以北台灣為例,就有高達五、六百萬人實在是無處可逃,加上一旦發生核災,國內難保土地與所有產品將遭到疑似輻射污染,而影響貿易出口,受到國際經濟與旅遊抵制。試問,這樣的核災,台灣的民眾與兒童承受得了嗎?
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公共衛生學博士、護理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