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2014

《路邊甘蔗眾人啃》

李昂

1

出版《路邊甘蔗眾人啃》,三一八太陽花學運剛告一段落,接受媒體採訪、與友人談說之間,赫然發現,居然激發起有些寫作的人,也起心動念想要寫新政治小說。

  • 圖◎歐笠嵬
    圖◎歐笠嵬
一提到政治小說,一般社會大眾,立即會想到的是《雍正皇帝》這類小說,還能拍成連續劇享有廣大市場。整個華人社會,更是一提到政治小說,基本上來到心中的都是專制皇權時代的帝王將相、宮廷鬥爭權謀算計,以及後宮佳麗爭寵。

理由無他,除了台灣享有的民主自由,整個華人社會,要以當前的時事、或現代當代歷史來書寫政治小說,大概都得有「提頭來見」的勇氣,要不然,得有藏諸名山的耐力,準備好文章千古之事,百年之後再發表。

還不要說以華人為主的其他國家,即便在台灣,我個人在書寫《路邊甘蔗眾人啃》時,老實說有一度也有諸多考慮。

風起雲湧的90年代,一波波開放的浪潮,我以為台灣已有寫新政治小說的機會。走過我曾介入的悲情的美麗島時期,有所反思,要寫政治的性與權力,本來要從寫男性的《路邊甘蔗眾人啃》開始,但怕易引起不必要的困擾,因而從女性的《北港香爐人人插》著手。

完全不曾想到,1997年一場不必要的「香爐」事件,轉移探討的問題變成一場八卦風波,當然也不再能繼續書寫《路邊甘蔗眾人啃》,以免被認為我專門炒作這些敏感話題。

離「香爐」事件十幾年後,台灣社會、政治俱有了重大改變。我個人更因年歲漸長有所沉澱,激起了再來寫《路邊甘蔗眾人啃》的渴想。

然就算事隔多年來寫,知道仍不免會被質疑是否合宜。我至今不曾間斷地寫了四十幾年的小說,將創作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職志,榮辱毀譽,不為所動。

我當然有我的政治認同、意識形態,但在這台灣政治變動至為巨大的十幾年,我小心謹慎地避開所有與政治實質相關的權位、金錢關係,為著能夠不被制約,可以無所顧慮地創作。

仍有的制約來自這「新」政治小說,其中諸多使用事件,距今時間短暫,缺乏距離能形成的創造性空間,寫起來諸多考量不免礙手礙腳,好處卻也在尚存印記。

年歲漸長,已然到創作的最後階段,只有更加用心,尋求不同書寫形式來接受挑戰。

心中雖無礙,下筆寫來,發現仍有新的難題得面對:許多與政治相關的小說,特別是第三世界,大部分都還在抗爭的過程,少有處理到異議分子取得政權後的百態。而這個部分,卻是我想著墨之處。

台灣有了今日華人世界首見的民主,卻也明說著以華文寫作的作者,尚無親身面對此的經驗/寫作,想要有所借鏡,也就很難。

所幸台灣民主化過程不曾經過政變、流血革命,十幾年下來民主逐漸深化,到了可以走過悲情的時候。

走過悲情方使得書寫烈士、英雄、神主牌成為可能,能展現的面向,也方能開展與深入。

2

如願地完成作品,但何時發表出書,卻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年歲已長,老實說的確少了年輕時不顧一切的勇往直前,真的第一次考慮到:是不是還要為一部小說,面對一些不必要的問題,尤其是台灣這十年的整體八卦化。

這多年來台灣經濟的不景氣,缺乏信心只有故步自封,當一切都只要小確幸時,不要說台灣80年代的雄心、90年代的開拓不再,政治上的紛爭,敗象的無力解決,許多方面只有淪入細枝末節的口水中。悶豈只是經濟面,恐怕更是整個社會集體的缺乏出路。

在台灣愈趨保守的氛圍中,所幸仍有公民社會集結力量訴求改進。我多少寄望於這一波改革力量,本來預計4月1日推出《路邊甘蔗眾人啃》。

怎樣都不曾料到,發生了史無前例的三一八太陽花學運。期間我也進立法院聲援,作用雖然不大,卻親眼所見學生的努力。對創作者來說,那種臨場感與現實感,在在給我極大的衝擊。

啊!這可是多好的新政治小說的題材呢!尤其二十年前的野百合學運,不曾有創作性的書寫被較完整地留下來,實在可惜。所以不免十分寄情於高中時期也寫過小說的學運領袖陳為廷,本人介入如此之深,往後不管他是否走上從政一途,仍能經過沉澱與反思,為這場運動留下歷史紀錄。

讀者可能會問:每天連續幾個小時的政論節目、SNG的連線報導,還需要以創作的形式來述說?還有寫所謂新政治小說的空間嗎?

我的回答十分肯定:就是因為只有名嘴談論,就是因為只有SNG的連線報導,我們才更需要以創作的形式來深化運動的過程與內容,留下來不易事過即境遷、不久即被遺忘的重大事件。

尤其要說,比較不會受時間限制的小說,尤其如果是好小說,可留下更久遠的歷史記憶。

在《路邊甘蔗眾人啃》出版其間,我也碰到另有寫作的人,起心動念想要寫新政治小說。他們的著力點放在他們熟悉的藍營,目標是對執政當權者。

老實說,這也讓我放下心中的一塊石頭。雖說《路邊甘蔗眾人啃》著眼於政治人物往權力攀爬過程中可能的共同現象,布局於反對運動中,因為更容易彰顯權力取得的無/有過程,並非執政者與權力之間即無此呈現。尤其台灣政壇千奇百怪現象,不論執政、在野者皆如此,小說參照的,更不分政黨。

但《路邊甘蔗眾人啃》畢竟仍是以在野者為題材,如今有人要以藍營執政當權者為題材書寫新政治小說,更讓我十分期待。

便要寄語當權者,不要以為運動過後台灣人健忘,不論誰、從哪個陣營來書寫現今的新政治小說,當中必然著墨黑箱裡的不公與權力運作,以這波政爭的光怪陸離,寫來應該十分可觀。讀者不妨先讀已出版的《路邊甘蔗眾人啃》,會發現這我所謂的新政治小說,對當權者,或即將要有權勢者,都應有提醒的作用吧!

我個人尤其欣慰,接續上世紀90年代企圖探討的政治、性與權力問題的《路邊甘蔗眾人啃》出版時,正處在這波太陽花學運衝撞開展出來的一片新空間中,終能至少不被八卦化。再下一步,希望能得到嚴肅的討論,做為對權力的借鏡與反思。

是所期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