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2014

那些年之後的我們,怎麼了!?

這年頭,似乎演藝圈都要來「吸」一下,才跟得上潮流?日前,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扮演清新癡情男同學柯震東,如今,怎麼也淪陷了?隨媒體報導,證實他近期於北京吸毒被逮,並將依違反中國法律,被行政拘留14天,更將受臺灣法律制裁,這消息讓眾人譁然,對比他曾於反毒影片中提醒大家:「你自己一定與眾不同,有自己的強項或是優點,好好跟朋友聊天就可以發洩壓力,沒必要用到毒品。」但,如今這席話,怎沒提醒到自己呢?

一手捧紅他的製作人柴智屏,透過公司發表聲明,其中有這麼一段:「……,拖延了一天非常抱歉,我們是柯震東事業上的家人,在他事業成長之中疏忽了他的生活教育,一直期許他能自律自愛,但是他卻做出錯誤的行為,最壞的示範。全公司上下與家人都非常痛心……。」這段話耐人尋味,確實他爆紅得快,一言一行皆被放大檢視,或許他正值年少輕狂,甚至有我們不瞭解的壓力,進而犯下大錯,此都不得而知。確實他責無旁貸地得須為行為負責,然試問既然自許為家人,那又瞭解他多少?或他真正的家人,又於教育歷程中付出多少?

這議題,同樣回歸到為人父母身上,毒品濫用於青少年階段也常見,或許,當我們百思不解,為何我們的青少年如此沉淪時,何不思考「毒品」到底帶給他們什麼?何不思考我們對於「他們」瞭解多少?又或我們「自認為」對他們瞭解多少?投注了多少期待、要求在他們身上?或許他們出於好奇、同儕壓力或吸引、甚至其他壓力如人際情感受阻、家庭關係不睦、不受肯定重視,或其他持續性壓力等所致。然或許他們想要的是一種「快樂」、「釋放」,但卻用錯方式,而為人父母者,在他們用錯方式鑄成大錯前,或是開始感受到他們與過往有些「不一樣」時,我們可否在於習慣一連串的懷疑怪罪前,真的靜下心捫心自問,我們又關心他們多少?我們給的關心是否是他們要的?我們又瞭解他們多少?甚至我們又自認為瞭解他們多少?他們想要的又是什麼?並伴隨同理傾聽,或許,也增添了許多事情迎刃而解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