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2014

兩種表參道

在我剛進大學的那個年代,台灣人還沒那麼流行到日本自助旅行。市面上沒有太多日本的情報資訊,上網這件事也才剛起步,我對日本的想像,僅止于剛開始翻譯引進的村上春樹和吉本芭娜娜、偶像劇和少數的電影。偶爾,則會從幾個念日文係或到東京短期遊學的朋友口中,獲得一些比媒體更直接一點的消息,拼湊我對東京的想像。



在那些零星又模糊的地名中,我唯一稍微感到具體的是「表參道」這個地方。去過東京的朋友,曾經對我這麼形容過表參道:「一條很寬很長的路上,綠葉扶疏。道路兩旁全是外國來的潮流店家,室內設計挑高又寬敞。光是散步在那裏就覺得愉快。嗯,氣氛就有點像是天母西路和中山北路那一帶,然後再高級一點。」

就是最後的那一句話,讓表參道在我腦海中有了對照的具象。當年,天母西路和圓環周圍聚集了許多名店,可説是台北最具品味的高級商圈。我沒去過表參道,但擅自想像一個比天母西路還要更高級好幾倍的地方,肯定是很令人流連忘返的。

後來,終於到東京玩,總算踏上表參道,也走進大道旁的裏原宿和竹下通。那時我才感覺到這地方,遠比耳聞的更為神奇。表參道是那麼高級且悠閒的綠蔭大道,聚集的全是很大人取向的精品店,可是平行的竹下通卻永遠擠著水洩不通的高中女生。再往表參道岔進的裏原宿貓街小路走的話,又會看見聚集著青春男生們的個性潮牌。明明是在同一個區域,卻共存著不同族群的流行聖地,一叢百花齊放的美麗。

日本人很致力於保存傳統的百年建築,但對於新近的現代建設,為了實現更好的想像,常常可以毫不留情地整個拆除,再蓋一棟。十多年來我所見證的表參道上,就不斷上演著這樣的戲碼。舊的大樓一不留心就憑空消失,再注意到時已是拔地而起一幢更時尚的建築。這讓我印證日本這個民族表面上看起來是溫潤的,不善於表達抉擇的,但性格裏總隱藏著一股很大刀闊斧的決絕。

想起前兩次來東京玩時,當時還存在的同潤會公寓。那時候傻傻的,並不知道公寓隔年就要拆除。後來再訪東京,覺得怪,怎麼逛都沒逛到以前去過的公寓時,才發現公寓已拆除,變成一片圍起來的工地。不久之後,就是現址落成的「表參道HILLS」了。

我對同潤會公寓還沒來得及培養感情,但對於這條大道上,當初帶著朝聖之心而拜訪的店家卻充滿回憶。因此,前陣子發現表參道上那間營業十多年的無印良品竟然關店時,讓我店門外怔忡了好一會兒,升起一絲的寂寞感。然而,我知道我必須適應這樣的感嘆。在年歲增長的往日,走在這座城市裏只會愈來愈多,不會減少了。

這些年表參道一直在變化,如今,東京冒出了更多比表參道更為高級的地段,但表參道總還是美麗優雅的。進步的變化,總還是比退步的變化來得好吧。

走在這條路上,我偶爾會想到台北的天母西路。那裏最終並沒有變成台北的表參道。一起步行的人們也早已不在同一條路上。

這個世界原本有兩條路在我的心中曾經如此靠近,卻有了不同的命運。但命運的孰好孰壞,旁觀與主觀又是另外一回事。也許表參道羨慕著天母西路洗盡鉛華的隱退生活也不一定。那當然又是我對一條街的,另一種擅自的想像。

張維中

台北人,現居東京。在臺取得文學碩士後,08年來日。早稻田大學別科、東京設計專門學校畢業。現于東京任職傳媒業。大學時以長篇小説踏入文壇,迄今出版著作24部以上。近作為散文《夢中見》,遊記《一日遠方》,小説《戀愛成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