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2015

今天,當個平凡人就好 Today, Just Be Average

你曾經在談話裡「暗中稱讚」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嗎?

跟其它類型的執著和上癮病症不同的是,許多人會歌頌讚揚完美主義,認為那是一項資產。不過,真正的完美主義其實會妨礙生產力及快樂。

我最近訪問了《好心情手冊1情緒會傷人》(Feeling Good)的作者大衛‧伯恩斯(David Burns),他就明確點出了這個關聯。他從超過35,000次的諮商談話當中了解到,凡事追求完美,可以說是必然會破壞快樂和生產力。以健康的方式追求卓越,和神經質的完美主義是不一樣的,但你是否曾以前者為名而採取行動,卻展現出後者的特性呢?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完美主義會變成一種失調病症。伯恩斯提供我們一個奇特的例子,有位律師過度執著於要把自己的頭髮整理得「恰恰好」。他會在鏡子前花好幾個小時,拿著剪刀和梳子到處修整,直到頭髮的長度剛好是八分之一英吋。接下來,他變成執著地要把自己的髮線整理得恰到好處,每天都拿刮鬍刀多刮一點點,一直到他的頭髮往後退成了禿頭。然後他會等到頭髮長回來之後,再持續同樣的模式。最後,他想要擁有完美髮型的渴望,讓他減少了投入在法律執業的時間,好讓他繼續這樣的執著行為。

當然,這是個極端的例子,可是我們自己的完美主義,會用一些比較不嚴重的方式,讓我們專注在一些小事情上頭。你是否曾在上司說你的報告已經相當不錯時,仍一直想著如何讓這份報告更好?你曾經弄丟了一件不重要的小東西,卻堅持一定要找到嗎?同事時常告訴你「別在意」嗎?

以追求「完美」而不是「夠好」為目標,嚴重時會產生事與願違的結果。最近我就碰到類似情況。我受邀為一家著名科技公司的高階主管指導一個工作坊,我花時間了解他們的需求,針對他們的情形來調整修改我的教材。我已經有一些曾經用過許多次、教學效果良好的教材。可是,想要追求完美的執著,讓我在工作坊的前一晚放棄所有那些教材,結果我既沒準備好又精疲力竭。工作坊當天,我心裡思緒紛亂,投影片偏離了主題訊息。如果原本我的目標是平均水準而非完美,當時我就能夠更專注在客戶身上,工作坊最後的成果也會非常不一樣。

這件事情讓我思考:如果試圖達到的是平均水準,實際上會不會讓你更快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