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2013

政策性「錢荒」憂慮致中國股市暴跌

BBC

投資者擔憂央行不干預仍在持續的流動性緊張問題,導致中國股市跌至四年半低位。

上海上證綜合指數星期二(6月25日)早盤曾跌最多5.3%至1859點,是2009年1月以來首次跌破1900點水平;深圳深證成指下跌最多6%。

至收盤,上證綜指跌幅收窄至0.2%,深證成指跌幅收窄至1%。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表態,其流動性緊縮政策將持續下去,並稱廉價信貸時代已經過去。這導致資本市場流動資金緊缺。

截至星期二早盤,滬指已經從2月份的2444.80點高位連續下跌了24%,符合自最近高位持續下跌20%或以上的「進入熊市」定義。

分析人士擔心,央行拒絕交待何時結束流動性緊縮政策將導致中型銀行的借貸成本相對高昂,繼而打擊其營利能力。

BBC亞洲首席商務記者岳琳達分析說,人行此舉旨在借機清理表現差勁的銀行,尤其是所謂的「影子銀行」。
「漣漪效應」

中國在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後向市場投入巨額資金以圖刺激經濟,但市場也擔心這些資金讓金融體系中的廉價借貸泛濫。

近日人民銀行採取緊縮措施,試圖堵截廉價資金,迫使銀行減少依賴借貸。這造成銀行拆息飆升——部分銀行間貸款出現高達25%的利率——觸發人們憂慮局勢演變成信貸緊縮。

對於中國媒體呼籲政府出手「救市」,中共《人民日報》星期二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證監會不是股市的『奶媽』,央行也不是。」

「如此『救市』和『托市』,都是揚湯止沸之舉,只會加劇資本市場的『積貧積弱』,而絲毫無益於一個完善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建設。」

外國投資者與分析員繼而擔心,中國的信貸緊縮會演變成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波及依賴中國的周邊經濟體。

結果,亞太區內股市星期二均受波及:香港恆生指數曾跌1.7%;日本日經平均指數跌2%;韓國首爾綜指跌1%;澳大利亞ASX200指數跌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