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2013

沒有錢的日子怎麼過﹖

沒有錢的日子怎麼過﹖很多人從未敢想過。一位德國老婦從50年代初就在思考如何過沒有錢的日子,之後,她如願以償,放棄了一切所有,並獨立生活了16年。她的獨特生活經歷被收錄在《沒有錢的生活》電影記錄片中。 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報導,Heidemarie Schwermer是一位德國婦女,之前曾做過老師、心理治療師等職業。 Schwermer的父親早年在普魯士經營咖啡烘焙生意,家境富裕,家裡僱有保姆和園丁師。二戰開始後,1940年Schwermer一家人以難民身份從普魯士逃到德國。全家人變得一無所有。來到德國後,Schwermer一家再次變得富有。 50年代初,Schwermer就在思考,如果她辭掉輕鬆的心理治療師工作,過著沒有錢的日子,會是什麼樣﹖ Schwermer創立了德國第一家以物換物中心。這個組織給人提供保姆、打掃屋子等服務,以換取食物。「我發現我越來越不需要錢了。於是決定先嘗試過一年沒有錢的日子。」 Schwermer說,她曾經嘗試至少四次過沒有錢的日子,但都沒有成功。直到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請她到家裡看管房子三個月,她意識到,機會終於來了。她先賣掉了自己的公寓,以及其他所有的東西。 她說,「我只是想做個實驗,但是,我發現了一個新的生活,之後,我就再也不想回到從前的生活方式。」 當她打定主意後,她的家庭和朋友們都不支持她。40年前,她與丈夫離婚,之後就沒有再嫁。她也放棄了退休金。她說,像她這個年齡的同輩人喜歡坐在花園裡,而她則喜歡到處旅行。 她每年去看望兩個孩子和三個外孫數次。後來,孩子們都習慣於她這種來去自由的生活方式,並為她感到驕傲。 起初,她努力工作,只為了能夠在主人家待得久一些。她的行李非常簡單,她幾乎不保存衣物,當不同季節來臨時,她送走舊的衣物,等待新的衣物。新的衣物通常是朋友或主人捐贈給她,她把捐贈稱作「奇跡」,而不是「慈善義舉」。 「在我每天的生活中都出現奇跡。有時我一想到什麼東西,就能在街上找到,或者就有人把那些東西帶來送給我。」 Schwermer的時間表很嚴格,她經常換不同的新地方,像一個和平朝聖者。她說,她想讓每天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並與他人分享她的生活哲學。 她的朋友們經常為她來去匆匆的生活方式不耐煩,因為她總是更換約會時間。但她說,「我還是要離開,因為與世界上各種人打交道,是我的工作。」 她也常到學校教授學生如何以物換物。在當地的集市裡,學生用鉛筆可以換到一大把水果。 Schwermer總是準備一堆帖紙,上面寫著﹕「給和拿」。「如果你偏重一方面的話,就失去了平衡。」 Schwermer說,「你不能把我跟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比較,他們看起來生活狀況不大好,也不會被邀請到家裡工作。」 她說﹕「我認為,我們有必要意識到,我們共享一個泉源,整個世界是一個有機體,我們都是一個個小細胞。所以,我們需要一起合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