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2014

科技神話的破滅

復興航空班機墜毀澎湖,從結果論來看與馬航在東烏克蘭遭擊落是沒有差別的。它們都見證了死亡,創傷了家屬,震驚了世人。
從表象上看,明明颱風還沒完全過境,為什麼要起飛?雖說當時符合起飛的標準(例如能見度1600公尺等),但到了澎湖上空能見度只剩800公尺,為什麼不返回而偏要降落?心存僥倖卻遇到莫非定律可能是空難的原因。家屬和我們雖非專家,但根據常識提出這些問題,也希望得到解答。

科技產品也會背叛

從常見的車禍、翻船、空難來看,人類交通工具的科技應該尚未成熟與穩定。科技神話導致的災難,只能以宿命論來歸結罹難者死亡的偶然性。就像電影中在汽車裡、輪船上或飛機裡,死亡已成為一種儀式性演出。原先為了主宰世界的技術,最終凝結為一個反向且具威脅性的目的。
因此,我們必須再思考科技產品的脆弱性及其背叛的問題:它們開始出現時看似帶來安全感,但很多時候會是失望的來源;同時,生產體制與技術計劃本身,其目的和手段之間具有合理性的內隱假設,也該受到強烈的質疑。
現代先進社會活在一個固執的神話上,科技會不斷進步,最終會進入完全安全的境界。是嗎?我們只能說科技的持續進步會減少威脅和危險的機率,但永無可能徹底安全。發生車、船、飛機的災難也說明了科技產品有時是會背叛的,像是將來的機器人也會如此。

飛機須做全面體檢

飛機和汽車、冰箱、電視都誕生在1910到1940年間,之後只有無關宏旨的改良、完善化和包裝,追求的是物品的威望,而非結構上的創新;都在培養有關「進步」的偽意識,忽略了根本變化的緊急性。
汽車、輪船和飛機從最初的原型到今天都沒結構性創新過,理由是節省成本,但同時也節省了安全成本。尤其是年老失修的機械物品,背叛的機率更高。台灣需要對所有飛機作仔細的體檢,強迫汰舊換新,以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