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2014

心理治療開拓者的生命故事

「受傷的醫者」或「受傷的療癒者」,wounded healers,這個觀念一般公認是心理分析大師榮格最早提出來的。

這個名詞有兩層意思:

一是所有具備療癒能力的人,之所以有這力量,是在他人生的過去,都曾經受過一定的身心傷害。這是許多文明共有的觀念。

我的一位研究臺灣東部阿美族巫師(Chigawasai)文化的朋友,就曾表示:能成為阿美族巫師,不是自己要就可以,而是曾經遭受災難或病痛的折磨,後來為(巫師的)神靈所治癒;或是父母就是巫師的人,才可以成為巫師候選人。

同樣的,英文裡有所謂「殺不死我的,更讓我強大」,閩南語同樣也有「打斷手骨反倒更勇」。這一類的俗諺或成語,都是反映出一樣的看法。

另一層意義,則是榮格對心理分析的看法。他和佛洛依德分手的許多原因中,在關於心理分析的原理上有一個重要的分歧點:他認為在分析的過程中,真正的痊癒不會只是個案的潛意識產生變化;真正的療癒只有當分析師的潛意識有所變化時,個案的潛意識也才可能變化。因為這樣的觀點,對榮格而言,在心理治療進行時的意識層面上,分析師是醫者,個案是受傷的人;但在陰影層面(也就是潛意識層面),個案是醫者,而分析師是受傷的人。(見榮格《移情心理學》)

這在當時是極大的爭議,是不被佛洛依德接受的。但到了今天,這看法也漸漸被佛洛伊德學派的追隨者普遍接受了。如今,將「反向移情」(分析師對個案的移情)視為必然存在(而非佛洛伊德或其女安娜.佛洛依德和哈特曼所領導的「自我心理(ego psychology)學派」堅持要立刻「處理」,盡可能不要出現),甚至是臨床上十分方便的治療途徑卅工具。

榮格在《心理治療的根本問題》裡,就提到:「佛洛伊德接受我的建議,每一個對他的個案潛意識有治療興趣的醫生,都應該要接受一段訓練性質的被分析經驗……。關於這一點,不必太誇大形容,但每一個深深探入潛意識的成功治療中,有一半要歸功於醫師對自己的檢視;唯有醫師對自己的定位是對的,才可能對病人是對的。這絕對就是希臘神話中的『受傷的醫者』(the wounded physician)。」

在希臘神話裡,凱龍(Chiron)的父親是宙斯同輩對手泰坦族的克羅諾思。母親費莉拉(Nymph,仙女)被變成馬的克羅諾思強暴,生下半人半馬的凱龍,卻因凱龍的怪模樣而遺棄他。凱龍的傷痛是雙重的,一方面是從小受拋棄的傷痛,另一方面他後來又遭到自己所教導過的海克力斯誤傷,身體深處因為無法拿出的箭鏃而長期處於疼痛狀態。然而,被遺棄的他因眾神的撫養,特別是太陽神阿波羅和狩獵女神阿緹密思的教導,因此擅長醫療和戰術,日後許多在希臘神話中嶄露頭角的英雄都是他的門生,也包括了希臘醫藥之神阿斯克勒庇俄斯。至於身體深處的疼痛,更是轉化成他的療癒力量。

這故事意謂著人們可能遭遇讓他們因而受苦的傷痛,包括被最親的人遺棄了的深層苦痛;但在這同時,看不見的眾神反而將為他帶來更多的天賦。閩南話不就是說:「天公疼憨人」?所謂「天公」,不就是凱龍生命中的阿波羅、阿緹密思等諸神?然而,受傷的人,又如何將創傷轉化成他的天賦呢?榮格關於「轉化」(transformation)的理論,也是討論這方面最多的。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讀一讀榮格分析師莫瑞.史丹(Murray Stein)譯成中文的三本書《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轉化之旅:自性的追尋》、《中年之旅:自性的轉機》(皆心靈工坊出版)。

林克明醫師是我老師級的前輩。他年輕時翻譯了佛洛伊德的《性學三論》和《日常生活的精神分析》等書,影響了日後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學子,甚至到今天仍是最普遍的譯本。只是,就像許多那一時代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相關專業,他們的養成時代已經進入藥物和行為治療為主的精神醫學時代,林克明醫師的學術成就則是以族群藥物精神醫學(ethnopsychopharmacology)聞名於國際。九○年代,他終於回到臺灣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我才真正有機會親炙於他。儘管相處的機會不是非常頻繁,但每次從他和師母宋文玲博士(臨床心理師)那裡,都可以感受到極其具有包容力量(containment)的前輩風範。

在《受傷的醫者》裡,所有不認識林醫師的讀者,必然都可以感受到林醫師對知識的包容,對人物的包容,以及對生命的包容。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我常常思考,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生命狀態,讓一個具有傳統權威地位的醫者,可以如此敬畏自己的傷痛,甚至真正做到這樣的體悟,也就是正如榮格說的,是病人的力量讓醫者成長。因為這樣的包容,在他筆下的每一位醫者英雄是如此可以理解的脆弱,他們或可親或可憎的性格反而是我們看見他們內在世界的最清楚角度。這是林克明醫師才有的功力。他在字裡行間所展現的態度,又一次讓我有了如沐春風的感動。我要再一次謝謝他,就像謝謝他們那一輩的努力,不只為我們打開了精神分析之門,也為我們打開了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