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最熱門的「三師(教師、律師、醫師)」行業似乎不再鍍金,少子化使得流浪教師破萬;以往考上證照就像捧到「金飯碗」的律師行業,因大學廣設法律系所,律師證照錄取率升破十%,也造成越來越多「流浪律師」滿街跑。
考選部長董保城表示,每年有大批大學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卻無法滿足產業界用人需求、或供過於求,凸顯高等教育與人力需求間的嚴重落差。
近年大專廣設法律相關科系,十年內已躍居學生人數全國第十八大系所,每年法律系大學以上畢業生近五千人。二、三十年前,每年律師高考僅錄取幾十人,但從民國百年起,錄取率升破十%、每年有近千人考取律師,流浪律師滿街跑。
律師公會 批標準放寬是禍首
「流浪律師」意指擁有律師資格,卻接不到案件、沒有實際執業的律師。中華民國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林國明說,始作俑者是教育部對法律相關科系的核定標準放寬,導致法律系畢業生太多,而考選部又將律師錄取率提高。
考試院曾統計,近萬名擁有律師資格的人中,實際執業者估計僅一半左右;法務部去年調查,領有律師證書的人數攀升到一萬三千人,但實際登錄法院執行業務的律師僅約七千名。
大牌律師還是鑲金、月領百萬高薪,但律師平均薪資近年出現下降的情況;根據勞動部統計,正職律師平均經常性薪資目前每月約九萬至十萬,但實習律師薪水僅約三萬元左右。
為解決流浪律師的問題,考選部去年推動考試法修正,創設「公職律師」新制於政府機關任職,但限制有律師執照及兩年以上工作經驗者,始得報考。
林國明認為,這僅屬「杯水車薪」,因為就算考取律師證照,還必須先經過實習,但業界根本無法提供這麼多實習機會給新進律師;在此惡性循環下,律師整體素質只會逐步下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