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MCNEILL |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Kimimasa Mayama/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4月,在日本大阪的一個新聞發佈會上,理化學研究所發展生物中心研究員小保方晴子。
方的行為,「我們認為她不僅嚴重缺乏科研道德,同時還缺乏一名科研人員應有的誠實和謙遜」。報告發佈後,小保方因受打擊住了一個星期的院。她承認犯有一些錯誤,但說自己並無不良動機。理研所駁回了她的所有申訴,為紀律處分掃清了障礙,而小保方聲稱將進行抗爭。她的律師說,6月4日,這位陷入爭議的科學家同意撤回《自然》雜誌上的兩篇論文——在脅迫之下。7月2日,《自然》雜誌發佈了小保方和其他作者宣布正式撤回這兩篇論文的聲明。
小保方急速躥升卻又突然墜落的職業生涯仍在引發強烈反響,由於被指存在諸多類似問題,日本的一些頂尖學府正抓緊安裝反剽竊軟件,並審閱以往的博士論文。
這一事件還牽涉了一些日本最受尊敬的教授,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理研所所長野依良治(Ryoji Noyori)和京都大學(Kyoto University)教授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山中的成就是製作出了人工多能幹細胞。4月,山中否認了他在2000年的一篇關於小鼠胚胎幹細胞的研究論文中偽造圖像的說法,但他不得不承認,就像小保方一樣,他找不到實驗室筆記來支持自己的反駁。
這樁醜聞還引發了關於日本科研質量的疑問。在前沿科技的研究方面,日本的表現仍然沒有達到應有水平。批評人士說,日本最好的大學粗製濫造出了成百上千的低質量博士。年輕的科研人員沒有學過如何詳細地記錄實驗室筆記、恰當地援引數據,或是對假設提出質疑,理研所顧問山本佑康(Sukeyasu Yamamoto)說。山本曾是馬薩諸塞大學安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的物理學者。他說,「我們在這起事件中發現的問題太具普遍性了。」
在日本,只有七分之一的高校研究人員是女性,這個比例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諷刺的是,理研所以為弱勢群體提供優惠待遇而出名。理研所的另外一些教授說,該機構正努力讓更多年輕女性擔任要職。「這種做法的不良後果是,他們反應過度了,而且可能有點操之過急,」曾在理研腦科學研究所工作的神經生物學家凱瑟琳·S·羅克蘭(Kathleen S. Rockland)說。「這很令人遺憾,因為他們本來做得很好。」
然而,許多教授指責稱,在小保方的論文爆出問題後,理研所與她劃清了界限。該機構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需要用高調的學術成果來證明其預算的合理性。日本的新聞媒體集中報道了笹井芳樹(Yoshiki Sasai)所扮演的角色。笹井是理研所副所長,也是小保方的上司。笹井最初曾大力支持小保方,但在爆出問題後又堅稱,自己對小保方的研究細節並無了解。
批評人士指出,即使是小保方不當行為的調查負責人石井俊介(Shunsuke Ishii),在4月也被迫承認,自己2007年發表在《癌基因》(Oncogene)上的一篇論文中的圖片「存在問題」。這位分子遺傳學家因此辭去了在調查委員會的職務。
理研腦科學研究所創始人、現任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首席神經科學家托馬斯·科諾菲爾(Thomas Knöpfel)說,承認整個監督流程中存在錯誤,會致使有人被開除,政府可能還會削減預算,這就是為什麼理研所統一口徑,把責難都指向小保方晴子。他說,與澄清事實相比,「在我看來理研更關心止損和推卸責任。」
科諾菲爾認為,小保方事件一定程度上要歸咎於理研的慫恿,他們更希望在影響力大的期刊上發表文章,而不是專註於出產優秀的科學成果。「據我的觀察,理研更多地是受到個人野心和利益的驅使,而不是實現科學和倫理高標準所需要的良性競爭,」他評論道。
理研方面則表示計劃對其程序和人員進行一次徹底的評估。
「那些沒有涉嫌學術不端的人,也一樣因為管理不作為而負有重大責任,他們坐視學術不端的發生,」一份聲明中說。「這些個人同樣受到懲戒措施的約束。」
新聞媒體也難辭其咎。迫切希望寫出一個科學成功故事的記者們把小保方吹捧成某種學術偶像,和日本眾多矯揉造作、轉瞬即逝的女性名人沒什麼兩樣。前往她的實驗室探訪的記者發現,牆刷成了粉紅色,裝飾着卡通人物。電視畫面的重點是她的假睫毛,還有身上那件雖說不太實用但很惹眼的寬袖圍裙。「他們把她捧起來,又把她打下去,」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授米本昌平(Shohei Yonemoto)說。
小保方拒絕就本文置評。理研所發言人南波直樹(Naoki Namba)說,她現在還是理研所僱員,但為了決定懲戒措施而組建的一個委員會可能會建議將她解職。她的上司屜井芳樹也拒絕置評。但是在4月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他似乎在把部分責任推卸給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教授查爾斯·A·瓦康蒂(Charles A. Vacanti),此人是小保方的研究指導,還是《自然》雜誌論文的聯合作者。
瓦康蒂對論文的科學內容的信心並未動搖,這些研究旨在證明多能性幹細胞可以通過施加外部刺激來製備,例如一種細菌毒素或弱酸溶液。他不贊成撤回論文,並表示一旦醜聞塵埃落定,現象背後的科學,即「刺激觸發的多能性獲得」,是能夠「自圓其說的」。(理論上這種細胞可以培養成任何一種活體組織,也就是說最終可以用於製造新的人體器官。)
哈佛及其附屬機構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瓦康蒂現在的工作地——都拒絕就它們難以重現小保方的研究結果一說置評。但人們對論文價值的激烈爭論仍在繼續。山中伸彌和科諾菲爾這一派認為,研究人員存在疏忽大意,但並沒有有意捏造。但就《自然》論文提出了一些重要問題的在線發表後同行評審網站PubPeer支持撤回論文。「這些論文存在的問題如果提前被發現,是不會被發表的,」PubPeer的匿名同行評審人說。他們提出的問題最終可能引發了理研所的調查。
理研所所長野依良治(Ryoji Noyori)近日否決了小保方的申訴,他要求將兩篇論文中含有「學術不端情況」的那篇撤回。小保方通過律師表示,她「無法接受」理研所的調查發現,暗示可能會採取曠日持久的法律行動。
山中伸彌認為這種處理和孤立她的方式令人氣憤。「他們把她放到屋頂上,」他說,「然後把梯子撤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