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下一階段的經濟成長動能中,福利產業是不可忽視的一環。福利產業的發展不僅對於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有所助益,同時也將帶動周邊相關產業與人力的需求;前者的營運與商業模式甚至可以輸出到國外,為國家賺進外匯,後者則對於解決失業問題相當有幫助。
經濟發展至上論對於福利國家的價值判斷,大多傾向於從經濟效率的指標來衡量社會福利對總體經濟的影響。尤其二十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所謂的「福利國家危機」更導致了社會福利對國家生產力與競爭力阻礙的迷思,儼然使福利國家成為國家追求經濟成長絆腳石之說法在學術上以及政策執行上都成為主要的議題。
然而,我們必須指出,國家追求經濟發展的目的,並不只在於提高國民所得或貿易順差的數據,而應以提高國民生活品質以及改善國家生活環境等實質生活福祉(well-being)才具有意義。即使國家致力於將經濟成長率維持在高成長率,反映在國民生活水準上除了國民所得提高與消費能力提高,然而生活品質與社會環境並未因此而有所改善,甚或因為追求經濟成長而犧牲了環保、治安、社會公平等價值,則經濟成長的數據並不足以反映人民的生活福祉有所提昇。
全球化下 更需競爭型福利國家
其次,台灣目前的經濟困境並不在於出口市場的開拓問題,而是在於生產力提高的問題。國家生產力的提高,有賴於產業的持續升級與創新才能達成。產業升級的條件在於:現有產業在生產力提升過程中,必須有高品質的人力資源,才能因應經濟國際化的產業競爭。
知識經濟的驅動力是資訊金融市場、企業及勞動力。而經濟成長建立在生產力的成長;生產力的成長則源於創新,這包括了生產、過程與組織的創新。創新包括來自於私部門、公部門或公民部門的創新:公部門必須投資在高層次的科學與教育方面;企業創新則需要額外的資金體系來支持;公民創新並非全然藉由金錢所驅使,才能具有創新的能量,也應提供個人在生活中最低層次的所得保證與基本社會服務。競爭型的福利國家將能提供台灣在邁向國家創新體系一個最基本的保障。全球化與創新是台灣向世界經濟版圖進攻的策略,福利國家則是台灣面對不確定環境下的最佳防守策略,兩者缺一不可。
下一階段經濟動能之一:福利產業
台灣在尋找下一個階段的經濟成長動能中,福利產業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一方面是因為台灣即將在2016年以加速度進入高齡與超高齡社會,另一方面,福利產業的發展不僅對於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有所助益,同時,也將帶動周邊相關產業與人力的需求。這一套營運與商業模式甚至可以輸出到國外,為國家賺進外匯。
以人口老化速度來看,日本及西歐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已超過15%以上,雖然台灣老年人口比率遠低於其他國家,但根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口的中推計,未來20年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將加快,民國115年時將達到20.44%,即每5個人口中就有1位老年人。老年人口占總人口7%至15%的時間,法國須時131年、瑞典88年、美國66年、英國51年、德國44年、日本26年,而我國為26年,顯示我國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快。
學者檢討老年人口比例從10%增至20%所需時間長短,得知不同國家老化速度:瑞典完成此一老化階段需費85年,老年人口比例將在2014年達到20%的水準;相對地,日本僅需24年、在2009年完成此老化階段。至於台灣,人口學者經由人口中推計發現,人口需25年完成此老化階段,並於2034年達既定水準。由上可知,台灣地區人口轉型的起步,雖較西方國家晚,但人口老化速度卻迎頭趕上,甚至大幅領先。
銀色經濟 至少3500億元
工研院IEK研究推估顯示,台灣高齡社會產業市場規模在2025年將可增加至1,089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5,937億元),相較2001年的246億美元(約新台幣8,118億元),成長約4.4倍。此外,經濟部也進行估算,台灣養生照護產業(或銀色經濟)今後將可成長至50家,投資額估計可達新台幣3,500億元。需求將帶動消費,消費又提振投資,投資增加人力。這個良性循環是即將進入高齡社會之後經濟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
照護人力需求大 有助降低失業率
其次,銀色經濟也將帶動對於人力的需求。由於服務業經濟生產與消費合一(uno actu)的特性,除非引進外傭,所需人力必須是在地提供的,對於解決失業問題相當有幫助。據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統計,2009年供給量18,991人,預估至2015年時需要48,569~64,300人,應培訓的人數在29,578~45,309人之間。
不過,目前照護員仍然面臨低薪與高勞動強度的問題。如何透過提昇基礎訓練時數,強化其專業能力,取得部份護理技術,並配合其他設備的輔助,提高單位生產力;並透過在職訓練的設計,鼓勵在職訓練一定時數,給予服務時加值給付或補助,以增加其薪資誘因。例如,日本的設計已經將照護員的薪資逐漸提高到平均工資的水準,以吸引人力的投入。
我們認為市場原則有其界線與限制,「基本」社會服務仍然應該由國家直接提供,以保證所有公民在這些服務的平等進入與取得。這些基本服務包括:醫療、教育、托育與長期照護服務、住宅。北歐國家的經驗顯示,這些基本社會服務由國家直接提供,不僅無害於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反而有助於產業的升級,提高國家在全球經濟中的總體競爭力。同時,最重要的是,照顧產業所需要的人力是在地的。這個內需產業的提升不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質,同時,也是平衡全球經濟的重要部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