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2013

台灣軍隊空洞化的癥結

黃子維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日前公布報告指出,台灣的軍隊正逐漸「空洞化」,主因馬政府一直無法實踐國防預算要達到GDP三%的承諾,以及募兵制招不到足夠兵源所致。事實上,這兩項指標背後,台灣財政赤字惡化、人口結構老化,以及敵我意識弱化等三大趨勢,才是「軍隊空洞化」的問題癥結。

首先,隨著人口老化與政府施政優先順序的改變,以及財政赤字的累積攀升,國防支出遭排擠的情形日益嚴重。最明顯就是國民黨政府執政至今五年,國防預算占中央政府總預算的比例也連五年下滑,從十七.二二%降至十五.八○%,距離GDP三%的目標越來越遠。

其次,由於少子化,再加上政府基於財政限制,不願提供足夠預算,以至於國防部無法以優厚待遇來招募足夠兵源;軍方形象在頻繁的負面新聞中持續惡化,進一步減弱外部人員投入軍旅的動力。換言之,馬總統不顧軍中勸阻,貿然推動募兵制,已導致軍隊「有生戰力」的衰退。

最後且最重要者,馬政府對於國家安全情勢有意或無意的誤判,誤以「屈服」為「和平」,對兩岸關係報喜不報憂;加上縱容大量退役將領前往中國把酒言歡,暢談「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等嚴重危害士氣的言論;共諜案數量激增,層級也越來越高,連前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都公開指出,台灣層出不窮的共諜案,已對台美軍事合作及互信造成負面衝擊。種種敵我意識弱化的作為,使得越來越多人拒絕對國防事務投入更多資源,更讓不少軍人開始懷疑「為何而戰」,整個社會逐漸步入「忘戰必危」的險境。

台灣社會必須正確認識兩岸關係,也必須維持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談判桌上才有說「不」的權利。何況,足夠的軍事預算不僅牽涉軍購,更涉及國際社會對台灣自我防衛決心的評估。另外,國防部應貫徹「不對稱作戰」思維,有效分配資源,反制共軍「首戰決戰、速戰速決」的企圖,以時間爭取國際社會的援助。

台灣從「產業空洞化」到如今的「軍隊空洞化」,前途嚴峻,亟待各界正視、籌謀因應之道。

(作者為美國佛萊契爾外交暨法律學院碩士、智庫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