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2013
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服貿協議讓台灣資金和人才外流
台灣與紐西蘭正式簽訂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做為第1個與台灣簽署經濟合作協定的西方先進國家,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認為,ANZTEC的政治意涵大於經濟效應。另一方面,林向愷則警告,若未釐清與中國的服貿協議內涵就貿然簽署,將可能讓台灣的產業人才和資金外流。
林向愷表示,過去台灣簽定FTA或經濟協定,往往都是和落後或威權國家,紐西蘭是第1個與台灣簽署經濟合作協議的西方民主國家,但紐西蘭經濟規模小,而且以高緯度農業為主,台灣經濟效益不會太顯著,但衝擊也不會太大,可說是政治意涵大於經濟效應。
林向愷說,馬政府接下來洽簽協議的國家應該是新加坡,但新加坡也是小國市場,簽署FTA的經濟效益亦不會太明顯,他認為,台灣內部現在普遍瀰漫一種錯誤觀念,就是「FTA簽署的數量越多、經濟轉型就會自然完成」,但「就像ECFA簽署後,台灣經濟也沒有脫胎換骨,反而變成過於依賴中國」一樣,重點是簽署FTA能否引入經濟創新的泉源。
林向愷分析,中國目前經濟活動力高,磁吸作用強,「像一個黑洞」將周遭經濟體納入體系中,台灣目前處在黑洞邊緣,如果要有拉力,「紐西蘭是絕對不夠的」,他舉韓國為例,韓國在當初就考慮到世界上的4個經濟核心是美國、歐盟、日本和中國,因此,韓國在研究後決定先和歐美簽約,確立了「拉力」後,直到現在,才考慮和中國簽署合作協議,避免磁吸效應。
對於台灣與中國的服貿協議爭議,林向愷認為,服務貿易自由化與商品自由化的差異很大,前者是市場開放模式的變化,而非僅是取消關稅而已。他指出,服貿協議開放的模式有跨境消費、境外消費、設立商業據點以及自然人呈現等4項,在馬政府和媒體的誤導下,民眾都只著墨於開放項目的多寡,但其實應該重視的是開放的模式。
他舉例,中國對台灣僅開放電子商務設立商業據點,但不開放跨境消費,另一方面,台灣又將勞力密集的產業如美容運輸業開放設立商業據點,如此一來,台灣的電子商務業者必須到中國設點,造成高階人才外流,而開放勞力密集產業來台設點,則容易讓低階人才流入中國,對台灣整體產業升級會有不好的影響。
整體來說,林向愷認為台灣若能接連和紐西蘭、新加坡簽下經濟合作協議,對台灣的經濟自由化仍然有所幫助,此外,為降低中國的經濟磁吸效應,台灣可以往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靠攏,他也強調,簽訂任何協議都應該經過相當程度的風險評估,這樣才符合民主國家的程序原則。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