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2013

直視殘暴的核能

朝日新聞 長年以來,核武器和核電站都被人們分開來看待,但這真的正確嗎? 繼68年前廣島、長崎遭受原子彈破壞後,福島也因為核能而產生了巨大的危害。核能擁有超乎想像的巨大風險,現在已經到了不得不和這種風險正面相處的時代。 “核飢荒”的陰影 聚焦於核武器的非人道性,推動世界禁止核武器——今年4月,在日內瓦召開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籌備委員會上,提出了“關於核武器的人道影響”的聯合聲明(以下簡稱“聯合聲明”)。該“聯合聲明”體現了國際社會在外交談判方面回歸原點的動向。 因為憎惡非人道性這一點,不僅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國際社會針對集束炸彈和反步兵地雷也締結了條約,禁止使用。但核武器還沒被禁止,這合理嗎?近年來,國際NGO組織的極力主張也影響到很多國家的政府中,在正面的外交舞台上,這些主張也逐漸被人們接受。 這份80個國家均表示贊同的“聯合聲明”中指出,使用核武器時能帶來無法控制的破壞力和無差別殺傷的慘痛傷害,具有非人道性。 過去曾在有核國家中負責安全保障政策的重量級人物也相繼公開主張廢除核武器。如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在接受《朝日新聞》採訪時談到,“(核武器)是極其殘忍的武器,在軍事上是沒用的”。儘管有核國家對“聯合聲明”沒有表示贊同,但核武器已經逐漸趨向於“不能用的武器”。 “聯合聲明”還主張,核戰爭對環境的破壞會超越國境,奪走下一代人的健康、食品、水源等。人們認為,若美俄打響全面核戰爭,核爆所引起的大量塵埃瀰漫在大氣中會導致“核冬天”。 美國羅格斯大學教授愛蘭·羅伯克(環境科學)的最新研究指出,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打響地區核戰爭,雙方總共動用50枚與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威力相當的核武器(世界核武器爆炸威力的0.03%),那麼所產生的煤灰、粉塵會使氣溫下降,破壞臭氧層進而導致紫外線增加,全世界有可能會面臨“核飢荒”。 我們現在仍然站在核戰爭毀滅世界的邊緣。 核擴散60年 原子能本來就面臨核擴散的巨大風險,如核武器濫用等。 60年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了“原子能為和平服務”的演說,這成為擴大核能適用範圍的一個契機。艾森豪威爾總統提議對核物質和核技術進行國際管理,推進核能從軍事轉向民用。 該演說發表之後,誕生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然而,國際管理卻未能實現,核物質與核技術不斷擴散。除了美、俄、英、法、中之外,印度和巴基斯坦、朝鮮也相繼進行了核試驗。以色列也被認為是有核國家,國際社會對伊朗開發核武器的疑慮也一直持續。 預計今後發展中國家的核電站數量將會迅速增加,但這些核電站有可能會成為獲取高濃縮鈾和钚的掩護。這些物質可以用於製造核武器。對於核電站所帶來的核擴散風險,應該如何思考呢? 由於擔憂核事故、核恐怖襲擊以及核武器擴散的風險,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籌備委員會上,澳大利亞明確表示,“選擇不行使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力”。這種避免毀滅性風險的“擺脫核電”的政策值得我們虛心傾聽。 重審核電政策 日本政府沒有在“聯合聲明”上簽字是因為擔心對美國的“核保護傘”造成影響,不過也留有餘地,將來或許會簽字贊同。然而,日本不僅要確認核武器的非人道性,還需要在轉變核能政策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因為核能政策與擺脫核風險的精神相違背。 安倍政權積極推進核電技術和設備出口,然而不僅僅是核擴散的問題,還有可能導致人體輻射、環境污染的風險以及放射性廢​​棄物等也出口到海外。如果與無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印度締結核能協定,則會使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逐漸淪為有名無實。 世界對日本持有過多的钚投以嚴厲目光,日本對這一點卻缺乏自覺。安倍政權一直沒有提出明確的削減計劃,卻表示將繼續推進核燃料回收,從使用過的核燃料中提取钚。像這種錯位的政策必須要儘早放棄。目前寬鬆的防核擴散體制讓風險不斷增大。而主導這一防核擴散體制的改革,正是全世界對日本的期待吧。 今後,為了讓“聯合聲明”的宗旨變成國際社會的基調,需要不斷轉換思維。作家井上廈曾創作了以廣島原子彈受害為主題的戲劇《和父親一同生活》,生前他曾大量閱讀當年原子彈受害者的手記。他說,“雖然為時已晚,但我想成為(能理解當時人心情的)'心靈被爆者'”。(注:“被爆”意為遭受核輻射) 更多的日本人想起了廣島的慘禍,對福島災民的苦境也加深了體會。我們應該將核輻射所引發的不安與恐懼共享,作為一名“心靈的被爆者”,將橫亙在人類與核之間的巨大矛盾向國內外不斷傳遞。 我們現在正站在十字路口上,世界能否轉向一個無核的時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