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2013

無核世界才能和平繁榮

8月6日和9日,廣島和長崎分別迎來核爆67週年紀念日。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開始進入了核時代,然二戰後再​​沒有爆發過世界大戰。有觀點認為這應該歸功於行之有效的核控制戰略。可是其實這個世界曾有好幾次都走到了核戰爭的邊緣。 其中一次發生在1983年。當時前蘇聯的預警系統獲知美國發射了5枚核導彈。當時預警系統的負責人判斷這一消息很可能屬於誤報,因為如果美國要先發製人實施核打擊,那麼應該會同時發射幾百枚核導彈。一番猶豫之後,他相信了自己的判斷,沒有上報該消息。後來證實這一消息系誤報。在美蘇關係緊張的冷戰時期,如果沒有這位負責人的機智,那麼前蘇聯很可能會按下手中的核彈發射按鈕吧。 福島核電站事故的背後,是一種自負的心態,認為嚴重的、影響深遠的核事故不會發生,不在“設想之內”。同理,如果輕視核武器的風險,那麼毀滅性的後果可能隨之而來,這從此次因輕視而導致的核事故中可見一斑。 正因為經歷過核爆和核電站事故的雙重打擊,正因為深切了解這兩種由核引發的災難,日本必須肩負起歷史性的使命,將核風險從世上“抹去”。 核控制的安全神話 有觀點認為,核武器的存在保證了世界的和平。但是人們更應該直視這種“安全神話”下潛在的陷阱。 核風險不僅僅局限於判斷失誤。在當前核武器逐步擴散的背景之下,核武器將有可能被使用到地區紛爭之中。比如說,在領土以及恐怖主義問題上處於對抗狀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都持有核武器,而且巴基斯坦的政治情況也不穩定。 在中東地區,有理由相信以色列事實上擁有核武器。敵對的伊朗一旦也擁有了核武器,那麼中東地區使用核武器的風險將會高於南亞地區。在東北亞地區,又有朝鮮在進行核試驗,獨裁政權一旦崩潰,那麼統治階級的自暴自棄或者軍隊的失控都可能導致使用核武器。 在這樣的世界環境中,來自核爆地區的民眾之聲也得到了那些致力於核抑制的專家們的響應。消除核恐慌的唯一方法就是廢棄核武器。由世界各國政府以及前軍事領導人組成的國際組織“全球零核倡議運動”(Global Zero)倡導在2030年前徹底廢除核武器。為了明確具體目標,美國前核武部隊指揮官們提議,希望美國和俄羅斯在10年之內將核武器的數量削減8成。 因為從利害得失來看,核武器帶來的危害遠遠大於其在安全保障方面帶來的利益。 NPT的局限性 把核電站與防止核武擴散明顯區別開來,這樣的“安全神話”現在也變得越來越不能相信了。 世界各國遵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不再增加核武持有國家。而NPT的一項基本內容就是核國家有義務推動核裁軍,並且非核國家禁止製造核武器。如果非核國家保證不研發核武器,則可獲得用於核電站等方面的技術援助。 的確,NPT在防止核擴散方面功不可沒,可是關鍵的核裁軍幾乎沒有進展。在核國家貫徹核控制政策的同時,仍不斷有國家在進行核武器的研發、意圖追求與核國家對等的地位。 NPT在強調利用核能權利的同時也提高了核擴散的風險,因為提煉核燃料的鈾濃縮裝置以及钚分離設備也能夠應用於軍事。伊朗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以NPT加盟國的身份為後盾,開發可能與核武相關的鈾濃縮技術。 就實施NPT的結果來看,核裁軍沒有進展,核擴散的趨勢也沒有停止。在明白NPT的局限性後應該自問,增加利用核能的國家數量是一項正確的決策嗎?如果一步走錯,NPT就將失去製約核擴散的作用,成為一個僅僅令各國合理合法擁有核能的條約。 無核的和平與繁榮 世界各國應該更努力地嘗試將“脫核”變成一股全球化的潮流,才能在核不擴散和核廢止這兩方面同時取得成果。 現在正是轉變思考方式的時候。 對於那些既無核武器又打算選擇擺脫核電站的國家,國際上應該對他們在可再生能源或天然氣的有效利用方面等進行援助。不使用核能,而是通過其他能源發電來建設國家。這樣既能擺脫對核電站的依賴,又能防止氣候變暖,可謂一舉兩得。 限制非核國家使用核能的同時,加強核國家對於加快核裁軍步伐的意識。同時還必須使大量使用核能發電的國家盡快擺脫對核電站的依賴。 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世界各國都應該儘早擺脫對核能的依賴,消除核風險,走向世界和平與繁榮。 無核的未來藍圖,如果由深刻理解核災難的日本來勾勒,才更能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