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2013
人老當自強
蔣曉雲 父母惟有放下對成年子女的牽腸掛肚,視親情如愛情,且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才能長遠維持快樂的親子關係。
華人素重「孝道」,中國大陸更立法維護傳統,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文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
遠在上述俗稱「不孝子條款」的修訂法案頒布之前,日益城鎮化的大陸早就積極宣揚「回家看看」的理念了。連我這樣偶爾造訪的過客,一到上海打開電視,也總看到有關的公益廣告。除了廣告,坊間還創作流行歌曲、戲劇節目強力推銷。每到年節,「探望父母」更是各地節慶晚會中短劇小品不錯過的政治正確題材。劇情或悲或喜,皆以最直白的方式表達可憐天下父母心。戲裡父母一律是精神上極度依賴兒女的老頭、老太,造型也都「悽慘落魄」,端靠子女良心發現才展現歡顏,最後由旁白,或者演員本人,以「連爺爺您回來了」那種拖長尾音的腔調,向觀眾喊話:「孩子們,常-回-家-看-看-!」
從前我是父母在即遠遊的兒女,後來自己為人父母;好不容易把倆小孩拉拔長大,相繼離家,又成了空巢老人。對「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和「老人」兩種身份的生活和心情俱有經驗。感覺廣告、歌曲、戲劇,都是路人閒話;有孝心的無需提醒,沒孝心的不能撼動分毫。
至於法案則官府有政策,庶民有對策;大陸上「不孝子條款」剛才發布,網上立刻出現「代看服務」。這招堪比本屬舊社會陋習,後來號稱成為臺灣民俗的「孝女白琴」。不同之處在於孝女提供的哭喪服務,作弊欺瞞的對象是亡靈,傷不到活人的心。
幼雛一朝羽翼豐滿高飛離巢是老鳥的成就;化為鵬鳥彩鳳翩然還巢是老鳥的心願。然而離家子女探視父母,主要取決於缺一不可的兩個主觀條件:一是有力,二是有心。如果無力;生病、坐牢、缺少盤纏,怎麼回家?如果無心,那古今中外不孝順的故事多了;哪怕立了法,倚閭而望,也可能盼來個代看槍手。父母惟有放下對成年子女的牽腸掛肚,視親情如愛情,且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才能長遠維持快樂的親子關係。
小兒大威哥上學時熱衷兄弟會活動,到處跑場,儼然要角,難得回家。某次無預警返家省親,說是給老媽一個驚喜。結果娘倆卻湊不出時間一塊吃頓飯。最後在他離家返校當天,提前起床共進早餐應卯團圓飯。他一再調侃:沒想到老媽的社交曆排得比他的還滿!
老媽藉題發揮:小瞧你媽了吧?能跟大忙人說「沒空」真是榮幸。生活充實,自得其樂,老來不當誰的牛皮糖和鼻涕蟲,是你媽的人生目標。
大威哥若有憾焉卻語帶敬意地回應: 這次學到教訓,以後找媽一定提前預約。驕傲母親自尊上的滿足乃多少彌補了對遊子的依依不捨。
俗云「兒大兒世界」;摩登父母之道是默默關注,遙遙祝福。與其立個「回家看看」之法,何如鼓勵老人自立自強,知情識趣,讓兒孫因為敬愛,主動親近?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