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2013
全球經濟 不確定因素再現
Michael Spence 在炎炎夏日,歐洲各大城市企業、政府、市場,感覺都在放假、減壓、沉澱。歐洲的經濟問題仍在,只是等著,9月再說。
隨夏季進入尾聲,諸多重大問題的不確定感將重回檯面。
在美國,聯準會(Fed)暗示下半年將縮減量化寬鬆政策,根據已開發國家貨幣情勢而風行一時的全球利差交易開始退場,導致新興市場的信用緊縮和市場動盪。這可能只是一個前奏,更複雜的退場才在後頭。美國9月可能還會面對預算和債務上限的政治僵局,讓前景更加迷茫。不過,當前不少不確定感可望消散。未來幾個月,攸關全球經濟體系的重大決策,將逐漸明朗,對經濟成長率、資產價格和總體信心,都有重大影響。
首先,中國新領導層將退出規模過大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接受經濟減速、押注於結構性變革、系統性改革和可持續久遠的長期成長。初秋舉行的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將釋出這些重大信息。
中國的改革若不能支撐經濟轉型、提振信心並提高增長預期,那就是改革不足,令人失望,只把注意力集中於國家干預市場的規模和性質。無論如何,身為全球經濟未來的成長主力,影響將遠達全球。
在美國,經濟去槓桿化的進度比歐洲更深入。美國處於結構性調整,實質(經通膨調整)GDP已成長,可貿易部門(tradable sector)正在擴張,不需依賴槓桿就能提振總需求。
不妨把美國經濟想像成8缸引擎,由於去槓桿化尚未完成、財政整頓和拖累、公共部門投資不足,以及對中產階級家庭(總內需的支柱)財務體質和安定的顧慮,只有5缸在轉動。兼職就業情況在擴大,可能成為就業市場的新常態。
接下來是聯準會助長成長模式的問題。美國經濟做好準備、不要非常規政策的支援了嗎?很顯然,聯準會下半年縮減每月購債,會引發金融市場資產價值調整。這對實質經濟的影響如何,又是一個不確定性。
儘管出現了一些過渡階段的市場動盪,總體影響大致應是正面的。投資者/儲蓄者(包括退休基金)可取捨風險/報酬所帶來的好處,將超過較高的債務成本。事實上,這個可貿易部門次要但仍重要的成長引擎並不依賴於低成本債務。
但歐洲並非如此。德國9月的大選被視為貫徹歐元承諾的關鍵指標。歐洲央行的直接貨幣交易計畫(OMT)目前為止尚未使用,顯然已達到穩定歐元區主權債務市場的效果。但OMT要靠德國的支持。問題是,在南歐經濟成長和就業考驗下,德國的支持能維持多久。
在南歐政治僵局環境下不得不然的選擇:裹足不前的低成長策略、過度強調財政緊縮,導致高失業(特別是年輕人失業),不可能長期有效。在某個時點,政治政策如不能轉向真正的改革,情緒將轉為反對歐元。
所幸,這種令人不安的不確定感不會維持太久。中國領導人將作出選擇,德國選民亦然。聯準會將釐清美國貨幣政策的方向。市場會有所調整,然後穩定下來。扭曲將歸於本貌。
只是走下坡的風險未除,我對全球經濟前景仍保持謹慎樂觀。中國和美國的政策將日益明朗,這兩個經濟體應該都會展現動力,帶給開發中國家一臂之力,也讓歐洲和日本面臨的棘手挑戰更易解決。
(作者Michael Spence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