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014

中國經濟能否實現真正的改革

在表示一國經濟規模的GDP(國內生產總值)方面,去年中國的GDP增長至日本的2倍。

中國GDP超越長年佔據世界第2位的日本,不過是3年前的事。中國的發展速度實在令人震驚。日中之間拉開差距,一方面也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和日元貶值等因素反應在統計數據上。就人均GDP來看,中國是日本的5分之1左右,仍然處於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儘管如此,這一經濟規模對於包括日企在內的外國企業來說,意味著一個更加巨大市場。去年中國的汽車銷量為2198萬輛,是日本的4倍。手機簽約件數也超過11億件。財力雄厚的中國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崛起,活躍於石油、金屬、海運等各領域。總之,鄰國的經濟增長將使商機不斷擴大。雖然受日中關係惡化影響,但日本企業的對華投資仍在繼續。

然而,中國經濟的狀況並非今後也能讓人繼續保持樂觀。不得不予以重視的是,與規模和速度相比,成長的“質”更為重要。去年中國的GDP增長率和前年一樣都是7.7%。國家統計局局長稱“整體保持平穩增長”,可是讓似乎趨於下降的經濟重振起來的是,去年下半年再次出台的包括鐵路建設等在內的經濟刺激政策。

2008年雷曼危機以後,粗放的經濟刺激政策給中國各地帶來大量無用的公共事業和不動產投資,令人記憶猶新。包含起因於這些投資的債務在內,去年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約膨脹至520萬億日元。

政府傾注巨額資金強行推動開發的經濟運營模式,浪費了資源,還給環境帶來沉重負擔。在當今這個必須要以全球化的視角考慮資源、能源、氣候變化等問題的時代,這種政策很難說是長久之計。習近平政權在去年秋天的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稱“要全面深化改革”。但具體政策還沒被提出,推進改革的真心程度今後才能得到檢驗。

建國以來經歷了將國家財力消耗一空的文革後從80年代起能保持成長,得益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所努力積累下來的成果。容忍私營企業、招攬外國企業、加入世貿組織(WTO)、金融制度也逐漸走向自由化。

但是,效率低下的大型國企依然在擴展勢力,阻礙民間力量的成長。只有改變這種僵化的結構,才能帶來真正的發展。

(原文刊登在1月21日《朝日新聞》,原標題為《中國経済真の改革できる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