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自由、方便的城市空間,尤其在臺北,多數人只看到YouBike正夯,使用者悠遊自在;或亮麗光鮮,如同都會動脈的捷運路網,卻常忘了近在眼前,可能是市民最親近、使用頻率最高的公共汽車。
這幾年,大規模低地板公車的進用,公車專用道的推廣,乃至於公車服務品質的提升,讓市民對公車的評價有了不小的轉變,公車作為一種交通載具,其安全性更大幅提升。尤其是智慧型站牌的啟用,讓市民隨時可以從跑馬燈掌握公車到站的訊息,更讓搭乘公車的效率大為提升,乘客也可以作出最佳的判斷。
貼近生活的移動方式
家住在松山區的黃太太就說,她與先生都已退休,搭公車不但免費,而且就等於在市區逛街,所以相較於快捷的捷運,她更喜歡公車的悠閒。尤其自從有了智慧型站牌與手機查詢功能後,幾點到站、幾點收班都清清楚楚,不太可能會因為錯過班車而誤事。
黃太太也說,公車有其他交通工具都比不上的好處,就是深入社區,直達商圈、公園或市場,所以雖然在路上會塞點車,速度慢一點,但是要買菜、購物、散步都比較方便,不像捷運站還要搞清楚轉乘資訊,或走比較遠的路。所以她認為,公車應該追求的是要像捷運一樣準點,但目前綿密的公車路網應該要想辦法維持下去。
距離不再是問題
當然,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出入以私家車代步,計程車招手就到,公車轉瞬即達,很難想像同樣在首善之都的臺北市,很多偏鄉山區的民眾們,只希望家附近能有一條公車路線經過,方便到市區辦事、就醫或通學通勤。這也是臺北市12條市民小巴廣受歡迎的原因。
這些市民小巴路線未必賺錢,甚至可能需要市府更多補貼,但透過公車「社區化」卻能完成民眾住家與交通熱點間動線聯繫,也就是最後一哩服務,讓民眾在城市通行所受外在限制與障礙越來越少,營造出更加友善的都會環境。例如住在南港舊莊的廖小姐,之前上班要先走一段十幾分鐘的路,到中研院門口搭車,再想辦法到市區轉乘。
但現在,每天固定時間發車的市民小巴,在南港周邊幾個社區與住宅群不斷循環載客;廖小姐說,小巴站牌就在她們社區門口,只要早上抓準時間出門,搭上市民小巴後就能在5分鐘內直達捷運南港站或南港展覽館站,搭文湖線或板南線都很方便,不但少了一次轉乘與步行時間,更覺得靠著市民小巴就能享受到捷運路網的方便,也覺得居家距離市區要來得更近了。
相對地,YouBike之所以日漸受到民眾歡迎,甚至由原本休閒功能,擴大為民眾代步的便利工具,也正是因為YouBike的密集,以及連接社區、商圈與交通熱點的規畫,彰顯了最後一哩整合性服務的重要性,打破原有交通工具整合不易的限制,讓民眾得以在多元的交通工具選擇中,選擇最便利、最具效率的組合,自在地悠遊臺北。
貼近生活的移動方式
家住在松山區的黃太太就說,她與先生都已退休,搭公車不但免費,而且就等於在市區逛街,所以相較於快捷的捷運,她更喜歡公車的悠閒。尤其自從有了智慧型站牌與手機查詢功能後,幾點到站、幾點收班都清清楚楚,不太可能會因為錯過班車而誤事。
黃太太也說,公車有其他交通工具都比不上的好處,就是深入社區,直達商圈、公園或市場,所以雖然在路上會塞點車,速度慢一點,但是要買菜、購物、散步都比較方便,不像捷運站還要搞清楚轉乘資訊,或走比較遠的路。所以她認為,公車應該追求的是要像捷運一樣準點,但目前綿密的公車路網應該要想辦法維持下去。
距離不再是問題
當然,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出入以私家車代步,計程車招手就到,公車轉瞬即達,很難想像同樣在首善之都的臺北市,很多偏鄉山區的民眾們,只希望家附近能有一條公車路線經過,方便到市區辦事、就醫或通學通勤。這也是臺北市12條市民小巴廣受歡迎的原因。
這些市民小巴路線未必賺錢,甚至可能需要市府更多補貼,但透過公車「社區化」卻能完成民眾住家與交通熱點間動線聯繫,也就是最後一哩服務,讓民眾在城市通行所受外在限制與障礙越來越少,營造出更加友善的都會環境。例如住在南港舊莊的廖小姐,之前上班要先走一段十幾分鐘的路,到中研院門口搭車,再想辦法到市區轉乘。
但現在,每天固定時間發車的市民小巴,在南港周邊幾個社區與住宅群不斷循環載客;廖小姐說,小巴站牌就在她們社區門口,只要早上抓準時間出門,搭上市民小巴後就能在5分鐘內直達捷運南港站或南港展覽館站,搭文湖線或板南線都很方便,不但少了一次轉乘與步行時間,更覺得靠著市民小巴就能享受到捷運路網的方便,也覺得居家距離市區要來得更近了。
相對地,YouBike之所以日漸受到民眾歡迎,甚至由原本休閒功能,擴大為民眾代步的便利工具,也正是因為YouBike的密集,以及連接社區、商圈與交通熱點的規畫,彰顯了最後一哩整合性服務的重要性,打破原有交通工具整合不易的限制,讓民眾得以在多元的交通工具選擇中,選擇最便利、最具效率的組合,自在地悠遊臺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