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014

小心燜燒鍋隨時都會爆裂

去年全球景氣曙光稍露,今年初IMF即上修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值,由去年十月的三.六%調升為三.七%,美國由二.六%上調至二.八%,日本由一.二%升至一.七%;世界銀行亦上修富有國家成長率,由原本的二%調升至二.二%,似乎世界經濟充滿樂觀的氛圍。豈料,今年一月尚未結束,去年大漲的美、德、日股市竟頻頻重挫,阿根廷披索急貶,外資撤出新興市場,引發股匯市危機;而美、中製造業數據不如預期,景氣復甦又突然出現一抹陰霾。

其實,當舉世一片報佳音聲中,早有不討喜的烏鴉提出預警。最重要的兩位是以「末日博士」著稱的投資名家麥嘉華(Marc Faber)與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 (Nouriel Roubini)。麥嘉華警告,隨著美股多頭市場即將邁入五週年,今年美股可能爆發類似一九八七年的大崩盤;而羅比尼更將二○一四年與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九一四年相提並論。他說,當時沒有人料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當前或許會是中國與日本爆發戰爭?二○一四與一九一四的相似點更包含︰反對全球化的運動、「鍍了金的貧富不均時代」、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以及極端風險被忽略。

由此看來,今年全球經濟不但潛藏自體性的風險,地緣政治的不穩定與貧富差距擴大、分配不均的社會議題,更可能變成爆發地域性衝突的引信,進而危及經濟的穩定與成長。風險之一,歐債危機雖已遠颺,但阿根廷風暴卻再起,顯示新興市場在QE漸次退場下,恐將成為主要受害者。風險之二則是,全球金融海嘯後,肇事者非但未受到應有的懲罰,更在「大到不能倒」的護身符下,接受國家傾盡資源的保護;益以房市股市大漲,致使富者愈富,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弱勢者幾無立錐之地,而年輕人失業率高、起薪低,顯見全球經濟復甦的好處並未澤及所有階級。於是,在獨裁封閉國家出現類似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暴動,造成政權輪替,而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則產生占領華爾街運動,階級矛盾擴大,社會體系的穩定懸於一線之間,恐有一夕崩解之虞。

在這全球趨勢中,台灣的情勢顯得更令人憂心。同樣受到金融海嘯的襲擊,台灣不但經濟療癒過程並不順利,復甦力道疲弱,經濟表現更淪為全球末段班的一員;在社會正義的落實方面,資源分配不均,民眾所得倒退,政府更常假借社會福利之名,對勞動者行加稅之實,藉自由市場之名推動油電雙漲,導致民生困頓。經濟成長無力,執政者滿意度低,民怨高漲,導致台灣像一個燜燒的鍋爐,隨時可能爆裂。然而,真正的危機則在於執政者自我感覺良好,對社會危機無感,自身無能固不待言,所重用的官員皆為同質性高,只懂逢迎拍馬、紙上談兵之流,因此只能取悅在上位者,卻無力解決經濟危機。

君不見眼前是台灣經濟起落的關鍵時刻,但新成立的國發會卻由在經建會主委任內毫無績效、預測一再失準的主事者升任其職,顯見馬總統用人並非選賢與能,而是偏好氣味相投的人。試問,若是連經建會主委都做不好,如何領導組織規模更大、任務更重的國發會?尤要者,台灣經濟困境在於總體經濟數據無法反映實際狀況;例如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逾五成,讓GDP數字失真。其次,空談理論卻罔顧現實,例如標舉自由市場之名,貼補國營企業虧損,帶動物價飛漲,陷民眾於痛苦深淵。

總之,探究今日台灣經濟病灶,必須揭開數字的魔障,理解其真正的內涵,並深入基層了解民眾切身的生活景況,才能找出治療民生疾苦的藥方。當前我們需要的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實幹家,而非亂噴口水,只會耍弄數字、掉書袋的理論家。政府尤應切記,生存乃現代國民之基本人權,國家存在的目的在於照顧、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若是執政者施政無法讓多數民眾感到幸福,統治便失去合法性與正當性,再無存在的必要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