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景雯
國會多數黨立委推動罷免,與過去任何時候的時空條件,皆難以相提並論。因為,學運、反核一個脈絡下的兩次衝撞,所啟動的能量,就如一把拉滿的弓,弦上的箭一旦發射出去,什麼可能都已經無法自我限縮於既有經驗的限制之內。
要解釋這個現象,可以運用物理上位能與動能概念來對照。現有罷免規定所採取的高門檻,構成無法罷免的遊戲規則,從來沒有改變過。客觀環境於是成為有限的變數,而這變數確實出現。
五月的台灣,與三月間張慶忠三十秒通過服貿協議前的台灣,業已迥然不同。箇中的差別,就如弓被張開的距離不同,「位能」也有所不同,射出之箭的「動能」當然也隨之改變。
代議政治違背多數意志、甚至被視為反民主的學理討論,已經所在多有,國民黨在國會長期執政從未政黨輪替,造成的民主困境,在民智已開、觀念已成的今天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這既是學生衝進立法院的背景,也是公民社會急於挑戰罷免多數黨立委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動力所在。
蔡正元、林鴻池、吳育昇三位被鎖定罷免的國民黨立委,其實是這一系列反抗運動的後續標的,他們將承受的,既是因個人充作馬前卒的反彈,亦是當權者怯於改革所致沛然莫之能禦的民怨,更是社會尋找出口的爆發力,因此罷免本身已經不是重點,真正的關鍵是公民的角色已成,他們已經成為局中人,隨時將挑戰政治社會的現況,不再是由當權者說了算的被宰制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