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2014

不想又少、又老、又窮

台灣生育率過低一直為政府部門擔心,中央研究院10日公布一份跨國合作研究發現,生育率過低將大大影響未來的生活水準,尤其是台灣總生育率僅1.065遠低於最適生育率的2.1,將讓未來國民處於又少、又老、又窮的處境,若要讓政府財政無虞,每個婦女恐須多生1.29個小孩。這項純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首度登上科學類專業期刊《科學》(Science)期刊,可見人口議題所受到的高度重視。

該研究為中央研究院所參與的一個名為國民移轉帳計畫(National Transfer Accounts)的大型跨國合作研究,主要探討各國目前實際生育水準如何影響未來的生活水平。根據研究,如果考慮夭折的問題,每對夫妻平均應該生到2.1名子女,才能達到人口結構平衡的效果,若生育率低於2.1%,經濟活動能賺錢的人會減少、所得會減少、繳稅的人減少,都將對未來國人生活水準造成衝擊。

參與這項研究計畫的中研院經濟所副研究員董安琪表示,若要維持人口「不增不減」的最適情況,總生育率必須達到2.1,但2013年台灣總生育率僅1.065,是研究國家中最低的生育率,當生育率從2.1降至1.1時,長期人均消費就會減少4%,導致生活水準下降,而台灣正是面臨生活水平拉低危機的國家。董安琪表示,若要達成使政府長期財政寬裕的目標,最適生育率應提升至2.94,也就是每個婦女必須多生1.29個小孩。

這項名為「國民移轉帳計畫」(National Transfer Accounts)的大型跨國合作研究,由美國柏克萊加大Dr. Ronald Lee和夏威夷東西中心Dr. Andrew Mason兩位人口經濟學權威學者領軍,有將近40個國家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台灣參與學者包括中研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董安琪以及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教授蔡青龍、中研院經濟所博士後研究謝餘慶等人。

這項研究採用聯合國較為樂觀的生育統計,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最適生育率會依社會目標與國家而異,所以如果社會目標是讓政府財政寬裕,研究中包括的40國平均的最適生育率為2.56;如果目標是達到長期消費水準最高,40國平均最適生育率為2.05,如果再考慮到行為與制度會變動,則最適生育率可能降為1.24至1.54。

不過通常實際生育率與最適生育率往往會存在一些差距,研究也發現,實際生育率與最適生育率的差別必須愈小愈好,生育率過高或過低於最適生育率都可能影響國家經濟。

事實上,低所得國家實際生育率通常太高,不但國家財政可能會出問題,國民生活水平也會降低。高所得國家少子化的情況相反,但經濟後果類似。研究中包括17個高所得國家(包含台灣),目前每位婦女平均生育1.6個子女,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為了避免長期財政破產,未來需要很多年輕人來納稅,所以每位婦女必須再生育1.3個子女。然而,從私部門的角度來看,多生小孩雖有利於改善國家財政,子女養育費用卻必須由家庭負擔,兩相權衡,最適生育率會低於只考慮公部門財政的情形。

若再考慮到各國社會保險受益有下修趨勢,且資本可以代替部分人力,如:以機器人代替真人作長期照護,實際生育率與最適水準的差距將繼續縮小,也就是如果實際生育率與最適生育率差距不大,其實便不必過於擔憂少子化帶來的問題,像是有些高所得國家如:美國以及北歐,便不需要擔心未來生活水平的惡化。

但台灣則是實際生育率與最適生育率差距過大,若以聯合國資料研究顯示,台灣目前每位婦女平均生育1.26個子女,比任何理想生育率都低,就研究而言,已經屬於將衝擊未來生活水準的階段,但如果用內政部統計台灣生育資料數據導入,台灣生育率去年僅只有1.065,已是世界最低,必須儘速提出有效的人口政策。

董安琪表示,台灣未來的人口失衡與經濟問題比研究中的估計更嚴重,但因為養成一個孩子必須花20-25年時間,現在少子化問題看起來似乎對國內經濟、財政問題並不嚴重,但到了20-25年後,問題就會慢慢浮現,屆時影響層面就非同小可。

除了台灣之外,根據研究顯示,日本、韓國、德國、西班牙、斯洛維尼亞及奧地利等國的生育率都很低,任何一個最適生育率都與實際生育率要高,差距大,這些國家都有面臨未來生活水準下降的危機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10月出刊的《科學》(Science)期刊,中研院表示,一般科學類期刊很少會援引社會學相關資料,而這項研究純社會科學領域卻登上「SCIENCE」期刊,不但少見也是中研院參與論文的首次,足見人口議題在各領域所受到的重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