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2014

苦茶油

焦桐

苦茶油連接著我的童年,外婆,母親,和台灣人的集體民俗療法,直到少年時,猶經常有人挑擔穿街走巷叫賣。

陳東榮教授聽聞秀麗過世,發了簡訊慰問,並宅配來兩瓶他五姑陳月鶴女士親製苦茶油,說「可以拌麵線吃。請多保重」。好特別的安慰方式。觀其瓶身,包裝簡單,油質清澈剔透,顯然經仔細過濾;翻轉瓶身觀察,氣泡小而持久,確實是純正的苦茶油。

那段悲傷的日子,我有時忘記吃飯,往往煮了些麵線,拌以蔥花和蒜末,淋上苦茶油,風味甚佳,好像有什麼幽黯被啟明,被撫慰。

苦茶油又稱山茶油、茶籽油、茶油、野茶油、茶花油,日本人稱為「椿油」,與橄欖油並稱世界兩大木本食用油。苦茶油還是華人調理腸胃的偏方,小時候肚子痛,外婆輒給我喝一匙苦茶油。今天的研究證實,苦茶油能抑制胃潰瘍,也能抗氧化和護肝。

台灣的茶樹籽質優,所製苦茶油也最佳。坊間有三種苦茶油:紅花大?苦茶花籽油、金花小?茶花籽油和茶葉綠?茶油(茶葉籽油)。不同的茶樹籽所提煉的苦茶油,香型和口味自然相異,生飲,拌麵線,烹飪,各有擅場。如紅花大?製成的適合煎炒,金花小?所榨宜生飲、涼拌。

冷壓鮮榨苦茶油和初榨橄欖油相似,榨油方式都是初榨一次,都是Extra Virgin,不宜高溫烹調。橄欖油可謂地中海料理的靈魂,法國「廚神」亞倫.杜卡斯(Alain Ducasse)自述橄欖油是他烹飪藝術的「記號」,是「美妙絕倫的烹調工具」。

其實再怎麼好的油,也不宜一瓶用到底,拌,炒,煮,炸都用它。世間並無萬能的食油,須按任務、烹調需要,選用準確的油品。苦茶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發煙點又遠高於其它油品,適合多種烹調方式。雖則發煙點較高,穩定,耐高溫加熱;煎炒時也不好用大火,高溫總是易令不飽和脂肪酸變質。

苦茶籽每年僅收成一次,通常10月初開始採茶籽,期間大約有25天。油茶籽採收後,須經過曝曬,脫殼,輾成粉末,蒸透,拌勻,吹涼,塑為餅狀,再以榨油機冷壓出油。如何善加保護這種台灣好油?

如今連苦茶油也有調和假油。這世間到底還有什麼是真的?黑心油事件重傷害餐飲業,也狠狠教訓了世人:太急於速成了,希冀快速致富,快速成名,快速收割一切。茶籽從開花、授粉到果實成熟,必須經過漫長等五季那是一種緩慢的美學。快與慢真是有趣的對比。快感有時確是美的要素,運動競賽的美就常來自於速度所表現的力感。日常生活卻不一定──從台北到花蓮自然越快越有「效率」,卻越沒有美感;飛機在一個小時之內可以抵達目的地,但遠不如北迴鐵路可以飽覽風景。

苦茶油連接著我的童年,外婆,母親,和台灣人的集體民俗療法,直到少年時,猶經常有人挑擔穿街走巷叫賣:麻油──苦茶油──。眾人提著容器出來打油,那聲音,我後來受劇場訓練才明白,是通過丹田發出的,不費力,卻可以傳得很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