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供需雙方之中,因為企業的家數較為有限,而且少數領導型大企業又構成勞動需求的一大部分,容易產生由大企業領導聯合行為、小企業跟進、導致聯合壓低勞工薪資的現象。為了平衡「資強勞弱」現象,希望以另一種聯合行為來保護自己,是工會成立的原因,但是台灣因為政治與歷史因素,工會一直處於挨打的劣勢,導致工會幾乎不存在或功能非常薄弱。
大企業間的「默契」或「聯合行為」,與企業之間是否以書面或言語勾結沒有必然的關係。台塑與中油對於油品的定價亦步亦趨,顯然有默契,可是他們之間根本不需要言語與文字的溝通。中油與台塑在兩占的市場結構中,本來不需第三者幫助就可獲得獨占利潤。可是政府卻又錦上添花的提出油品計價公式,額外的替他們建立了油價的共同「指標」,等於替他們建立了聯合訂價的溝通平台,更有利他們聯合行為的達成。「指標」或稱「焦點」(focal point)是企業協調其聯合行為的重要工具。
理應互相競爭的企業,在產品面發生的默契與聯合行為,也同樣在勞動市場發生。台灣二十年來實質薪資倒退的主因是產業西進中國。不過,如今西進的高峰已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已遠離,薪資卻仍持續探底,其原因與聯合行為持續、政府失職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所謂的高科技產業,以「責任制」為由,逼迫員工無止境的免支薪加班。這種無償加班是整體經濟薪資低落的最大殺手。這是政府對於可採責任制、不須付加班費的工作類型,訂得太寬鬆、不明確,也沒有嚴格檢查企業是否違法逼迫員工不支薪加班的結果。由於政府的放縱,使企業有像學樣,變成一種雇主壓榨勞工的聯合行為。這種聯合行為本質上跟中油與台塑在產品面壓榨消費者並沒有什麼兩樣。政府的不作為、不糾正,人所皆知之後,等於替企業的聯合壓榨行為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指標」。
這種企業對員工剝削的聯合行為,造成實質勞動供給的大幅增加;勞動供給增加,整體經濟的單位薪資自然下降。事實上,在勞動需求僵化的情況下,若每人每日工作八小時增加為十小時,則整體勞動供給等於增加25%,每小時實質薪資則會降低25%以上;整體勞動者的總薪資收入反而因為大家努力加班而更少。
第二,「聯合行為」需要「指標」之助來協調達成。金融危機以後,馬政府以補貼手段,提出大學畢業生每月二萬二千元的增加就業方案。可是在企業尋求金融危機後新薪資水準的環境下,這22K反而成為企業主達成默契、聯合壓榨白領階級的薪資新指標,使台灣、尤其是年輕人的薪資更為落後。
很明顯的,只要政府願意,針對上述原因對症下藥,薪資水準自然提高。最近馬政府呼籲企業加薪,只是個無用的假動作而已。
針對超時無償加班現象,最近明基、佳世達公司首先建立下午五點下班的體制。這是良心的政策,值得推崇。其立即的效果是員工較有閒暇照顧家庭或追求業餘興趣,也更能享受工作、人生、拾回做人的尊嚴。
上述無償加班的聯合行為如果能夠逐漸打破,整個社會的勞動工時正常化之後,勞動階級會更有時間消費,台灣的實質工資更將因勞動供給降低而逐步上升,消費能力增強,對國內景氣更為有利。對於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養兒育女的社會問題,應有舒緩的作用。
此外,馬英九上台之後,每年已為企業減免約二千億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不用擔心企業沒有足夠的資源因應薪資成本的成長。
留美經濟學博士,前淡江大學國際企業經營系主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